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大学心理学基础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信息加工策略,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己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与复述策略相比,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学习者对材料加工得越细致、越深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就越牢固。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以下两大类。一类是记忆的精细加工策略: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谐音字法、意义识记。另一类加深理解的精细加工策略:提要法、划线、记笔记等。

2. 教师的威信

【答案】教师威信指教师个人或组织改变、控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力。分为以下两个方面:教师的职权威信和教师的人格威信。教师的职权威信指伴随其地位、职权而来的威信。社会心理学家沃勒指出,教师受组织委派,具有法定职权的影响力。如按照国家的教育法规、教育方针、教学计划等组织教学和教育下作。教师的人格威信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个性品质,包括政治、思想、道德、需要、动机、目标、个性、气质、活动效率及其相应的能力和知识、行为方式等。

3. 社会惰化

【答案】社会惰化是指在群体中与许多人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在人们的观念中,参与一项活动的人数与每个个体的活动效率应该是成正比的,所以才有“人多力量大,好办事”的说法。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心理学家达谢尔(J.F.Dashiell ,1930)曾用实验的方法测量拔河比赛中每个人的用力水平,结果发现,如果一个人独自拔时,平均拉力可达63千克; 两人一起拔时,每人平均拉力下降到了59千克; 3人拔时继续下降为53.3千克; 8人拔时人均仅剩31千克。1988年,杰克逊等人(J.M.Jackson )总结了49项同类研究,涉及被试总数超过4000人,得出的结论是,当一起完成一项共同活动的群体规模越大,个人所做的努力水平就越低,当群体人数达到8人时,个人努力的程度只有单独工作时的80%左右。在一定范围内,随群体规模增大,个人努力水平还在继续下降。此现象为社会惰化现象。

4. 心境

【答案】心境(mood )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一般的情绪反应持续时间短则几秒钟,长则几小时,但一种心境可以持续多个小时,甚至很多天。在这段时间里,这种愉快、喜悦的心情仍影响着人的各方面的行为。在他看来,仿佛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染上了快乐的色彩。相反,心境忧伤的人,在这段时间里所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带有忧伤的色彩。心境不同于其他情绪状态的显著特点是:它不具有特定的对象性,即不针对任何特定事物。它是一种带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人的心境跟生物节律有着密切关系,心境还表现出周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5. 静息电位

【答案】静息电位是指当细胞不活动时,细胞膜处在极化状态,如以膜外电压为0,则膜内电压为约-50到-70mV 时的电位。这时细胞膜外呈正电性,而膜内呈负电性,且用微电极可测出细胞内外有-70mV 的电位差。不同细胞静息电位不同。

二、简答题

6. 简述神经系统的构成。

【答案】(1)神经系统是机体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组织的神经细胞(神经元)的集合体,是

人和动物体内各种器官活动得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全部神经装置的总称。人体神经系统包含约

个神经元以及为数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庞大的神经细胞数量以及神经细胞之间的复杂组织联系使神经系统具有复杂的功能。

(2)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由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组成。其中,躯体神经系统又可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植物性神经系统又可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神经系统通过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许多感受器和感觉神经,获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信息; 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7. 五种认知风格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对学习有何意义?

【答案】认知风格一般被认为是个体组织和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场依存型一场独立型具有的特征及对学习的意义:

①威特金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得到的外部信息的影响; 有些人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的影响。他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之为场依存型,把不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为场独立型。场依存型是“外部定向者”,场独立型是“内部定向者”。

②场依存型一场独立型的认知风格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a. 场依存型一场独立型是认知过程变量而不是认知内容变量。它们指向的是认知过程,而不是认知的内容,也就是说,都可以达到对内容的掌握,只是过程不同。

b. 普遍性。场依存型一场独立型认知风格不仅存在于知觉领域,而且存在于记忆、思维、问题解决以及人格领域。

c. 稳定性。个体在场依存性一独立性上往往是稳定的,不因时间而发生太大的变化。

d. 中性,即无高低、好坏之分。场依存型一场独立型是一个连续体,这个连续体是两极性的。 ③对学习的意义

场独立的学生更喜欢独立的学习活动,有自我定义的学习目标,能对内在的强化做出反应,喜欢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规划和重新构造,他们更愿意发展出他们自己的学习策略。而场依存的学生倾向于进行小组学习,即频繁地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交互作用,他们需要高水平的外在强化指导,

需要在他们的学习活动中有明确的目标和结构。

(2)沉思型—冲动型

由卡根等人提出的沉思型一冲动型认知风格,是反映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

a. 沉思型:是指学习者在进行反应前进行深思熟虑的思考,仔细考虑所有的可能性。

b. 冲动型:是指学习者在简短地考察各种可能性后迅速地做出决定,因而常常出错。

②特征:

a. 沉思型的学生比起冲动型的学生来,表现出具有更为成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多地做出不同的假设。

b. 沉思型学生在解决维度较少的任务时比冲动型学生快,而在解决多维度任务时则冲动型学生比沉思型学生要快得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两种风格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③对学习的意义:

沉思型学习者往往更易自发地或在外界要求下对自己的答案及理由做出解释,而冲动型学习者则不易自发地作出解释,即使在外界要求下必须做出解释时,往往也是不周全、不合逻辑的。

(3)齐平化型—尖锐化型

豪斯迈和加德纳首先用齐平化一尖锐化来描述在将信息“吸收”到个人记忆中时表现出的差异。

a. 齐平化型:具有齐平化风格的个体倾向于将相似的记忆内容混淆起来,倾向于将知觉到的对象,或从先前的经验中得出的相似事件联合起来,被记忆对象中的差异往往被丢失,或弄得模糊不清,难以精确回忆。

b. 尖锐化型:具有尖锐化风格的个体倾向于不将记忆中相似的事件进行混淆,甚至可能夸大相似记忆内容之间的较小差异,能觉察出新旧信息的细微不同和变化,从而能精确地回忆。

②特征:齐平化—尖锐化的风格特性来自于观察,它们在个人身上具有一致性。

a. 对齐平化组的描述遵循“自我指向”的模式,包括从外在对象退却,避免要求自己去主动参与的情境,他们对指导和帮助有一种夸张的需要,他们倾向于自我贬抑;

b. 具有尖锐化风格的个体,显示出“外在指向”他们对竞争和自我展示表现出适意性,他们对成就有高度的需要,竭力把自己向前推进,他们对自制有种高度的需要。

③对学习的意义:

齐平化与尖锐化两种记忆倾向,反映了学习者精细地或模糊地记忆并保持所接触的信

息的能力。记忆能力较强的学生,最初对新旧学习材料进行了精细分化,并用合理的方式进行了识记,他们比记忆能力弱的人更易检索并使用己有信息。而记忆能力弱的人,即齐平化者,不能对新旧材料精确分化,只对材料进行了大致的笼统的记忆。学生在学校获得成绩的好坏,与能否精确地记忆有紧密的关系。

(4)整体型—序列型

由帕斯克提出的整体一序列型认知风格,反映了个体在知觉功能上的差异,与个性有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