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音乐学院教育基础理论之心理学基础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耶克斯一多德逊定律
【答案】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指耶克斯和多德逊通过研究发现的关于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关系。他们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换言之,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研究发现,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而可描绘成倒U 形曲线,即焦虑水平过低、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工作或学习积极性,而过强的动机可表现为高度焦虑和紧张,因而引起工作或学习效率的降低。
2. 前摄抑制
【答案】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的现象。在一个实验中,让被试识记四个无意义音节表,然后分析对每个字表的遗忘情况。结果是对第一个字表(即首先识记的)遗忘最少,第二个字表次之,第三个字表又次之,对第四个字表遗忘最多。这一结果表明,在对无意义材料的识记中,前摄抑制是造成遗忘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于对有意义的材料的识记,由于联系较多,较易分化,受前摄抑制的影响可能较少。
3.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答案】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是一种广泛使用于婴儿认知研究的实验范式。习惯化是指由于刺激的重复的出现,儿童有机体就逐渐减少对它的反应强度,也就是不再引起它的注意。这表现在注视时间的减少、心率降低、呼吸变缓和吸吮奶嘴的频率的变化等。去习惯化是与习惯化相反的过程,是指习惯化发生后,一种新的刺激出现,又使有机体的反应恢复到一种较高的水平的现象。
4. 自我效能感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人们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他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关于某种行为可引起某种具体结果的信念; 效能预期是指自己是否具有引发某一结果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本质上就是效能预期,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等。自我效能感具有一些功能;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的情绪。
5. 动机
【答案】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指引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有生理和心理的活动。动机由内驱力和秀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二、简答题
6. 你认为怎样才能增强对人的吸引力?
【答案】根据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我认为增强人的吸引力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仪表
良好的仪表在他人对你的印象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第一印象形成过程中。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交往初期,在各因素中,仪表产生的吸引力最大。因此,要注重仪表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交往的初期。个体的初次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第一印象,将对以后的交往以及总体印象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因效应在陌生人之间的作用比较明显。
(2)擅于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
①人们之间的相似性也是产生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年龄、性别、籍贯、职业、经历、兴趣、人格、信仰、价值观、社会背景、教育程度等方面越相似,就越能相互吸引,越能产生亲密感。其中态度的相似最受关注。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寻找与对方的共同点,是增强吸引力的重要方式。
②人们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性,如果交往双方在需要、能力、气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正好构成一种互补性关系,能够互相满足的话,也会产生强烈的吸弓}力。需要、人格等方面的互补往往是建立在相似的态度、价值观基础上的,两者协同起作用。
(3)真诚待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最具吸引力的人格品质的真诚。随着人们的交往的深入,仪表在人际吸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减小,而真诚的作用日益增强。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就体现了真诚在长期的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才能出众但也暴露出弱点和错误的人,对人的吸引力最强,而相比之下,在别人面前表现近乎完美的人,其吸引力相对小些,这种效应被称为“犯错误效应”。因此,在与人交往中要真诚,既要显示优点、长处,也要暴露弱点和错误,以真实的自我面对别人。如果一味的表现自己的才能如何出众,会使别人感到压力,从而降低你的吸引力。
7. 结合实验和生活经验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并说明负强化与惩罚的关系。
【答案】(1)两种反射的比较
①从反应的性质来看,经典条件反射指的是早先就有的反应(如流口水); 而操作条件反射指的是新的有效行为(如按杠杆)。
②从强化的性质来看,经典条件反射指的是在反应之前(如灯光→食物→口水); 而操作条件反射指的是在反应之后(按杠杆→食物)。
③从强化的作用来看,经典条件反射指的是建立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 而操作条件反射则认为奖励有效的行为。
④从学习的内容来看,经典条件反射指的是刺激物之间的信号关系(如灯光是食物出现的信号); 而操作条件反射指的是有效的行为。
(2)负强化与惩罚的关系
负强化和惩罚都是塑造个体行为的方式。负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消失或减弱某种刺激,从而使某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负强化是一种奖励。惩罚是指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并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降低的条件。惩罚只能告诉个体不能做什么,而没有告诉个体应该怎样做,因此,在生活中要尽量少用惩罚。
8. 简要说明鲁利亚三个机能系统理论的特点及意义。
【答案】鲁利亚三个机能系统理论是关于脑功能的一种重要学说,其特点和意义如下:
(1)鲁利亚三个机能系统理论的内容
鲁利亚把脑分成一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①第一机能系统即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②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其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刺激,并对刺激进行加工和保存。③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2)鲁利亚三个机能系统理论的特点
鲁利亚三个机能系统理论的特点有:①该理论是通过对大量脑损伤病人的深入分析而创立的; ②该理论以功能系统的原则解释心理活动; ③认为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 ④将脑分为一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早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
(3)鲁利亚三个机能系统理论的意义
鲁利亚三个机能系统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高级神经活动的理论。鲁利亚提出的脑的三个基本机能系统的理论对心理与脑的关系作了较全面、完整的神经心理学解释,为探讨意识的奥秘予以很大的启迪。
9. 简述Sternberg 的智力三因素理论。
【答案】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景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1)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有三种智力成分对信息加工是至关重要的:知识获得成分,可以用于学习新的事实; 操作成分,作为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技巧; 元成分,用于选择策略、监控认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