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智力
【答案】智力(intelligence )是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至今心理学界尚无公认的定义,韦克斯勒认为,是指使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中国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个体顺利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是一种综合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概念、应对新情境和解决问题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对智力内涵的不同定义反映心理学家对智力的三种基本研究取向:因素结构取向、信息加工取向和原型取向。个体的智力水平通过智力测验来评定,最常用的测验有斯坦福一比内量表、韦克斯勒成人和儿童智力量表等。
2. 最小可觉差(jnd )
【答案】最小可觉差也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差别感受性用差别感觉阈限度量。对于中等强度的刺激,韦伯发表了对举起重量的最小可觉差的研究成果:即刺激的增加量除以最初刺激的强度是一个常数。不同的刺激该常数(也被称为韦伯比例)也不同。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假设:每个最小可觉差代表一个感觉单位,大的感觉可以作为许多感觉单位的总和; 每个最小可觉差的主观量都是相等的,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数上升。
3. 语义记忆
【答案】语义记忆是指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称语词逻辑记忆。语义记忆是相对于情景记忆而言,是指事实或有关世界的知识,它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包括字词、概念、定理、公式、推理、思想观点、科学预测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严格的逻辑思维过程所形成,又与语词密不可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性,还具有一定的形式化的特点。其信息是以意义为参照的,不受特定的时间地点限制,也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因而容易存取,提取时也不需要作明显的努力。这是人类所特有的记忆方式,与思维密切联系,可以获得较多的间接知识。激活扩散模型用语义联系取代了层次结构,是人化了的层次网络模型。
4. 注意稳定性
【答案】注意稳定性是注意的品质之一,也叫持续性注意。它是指人能够将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注意的持续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警戒作业来测量,这种作业要求被试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完成某项工作,并用工作绩效的变化做指标。这种品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5. 机能主义
【答案】机能主义是西方心理学的一个流派。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相同,他们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他们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这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
二、简答题
6. 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的含义各是什么?
【答案】(1)“学习风格”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塞伦(H.Thelen ,1954)提出的。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所具有或偏爱的学习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相应的学习特征。
学习风格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就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它们与智力或能力不同,智力或能力可以有高低、好差之分,而学习风格则无高低、好差之分,学生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任何一种学习风格都有其优势与不足。根据学生在学习风格上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就是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去“扬长”和“补短”,真正做到个别化教学。
(2)认知风格是个体组织和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与智力没有必然联系,是自幼形成的一种认知活动的习惯方式。其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由实验心理学家在知觉、思维等领域所发现的个体差异引起。最基本的维度是整体—分析和言语—心象两个认知维度。在整体—分析这一维度上,主要有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冲动型与思索型、聚合思维型与发散思维型等。相关的测量方法有身体顺应测验,棒框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对它的研究,主要目的在十充分认识非智力因素对认知活动的影响,进而根据不同的认知方式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育领域具有特殊意义。
7.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设置合理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目标可用来激发学生的动机以改善他们的作业表现。目标的可接受性也会影响到动机,如果学生接受教师或自己设定的目标,就能激发起学习动机,但如果学生拒绝他人设定的目标,又不愿自己设定目标,就无法激发学习动机。
(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
①对学习目标达到与否的反馈或评价有助于激发动机。
如果反馈告诉学生日前的努力距离目标有多远,学生可以更加努力或尝试采用其他策略; 如果反馈告诉学生目标己经达到或己超过,学生就会感到满意或有胜任感,从而设置更高的目标。强调进步的反馈比强调差距的反馈更有效。
②教师对学生的评定也是一种必要的反馈,但是这种评定必须慎重,尤其要注意评定的方式。
通过评定等级可以表明学生进步的大小,即评定的分数或等级并非表明个体的能力而是其进步快慢的指标。让学生明白等级评定的作用,并且教师在评定等级后再加上适当的评语,两者相结合,就会有良好的结果。
(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①通过教师使任务本身发生变化
同样的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呈现方式,所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不同的。通过变化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②注意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材料
(4)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
奖赏或表扬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而增加学生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其出现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必须正确、恰当、适时地使用奖赏,尤其是对那些不需要奖赏就能得到自然强化的行为更要谨慎。
(5)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
竞争与合作的科学利用对学生动机的激发也有一定影响。多伊奇在勒温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类型的目标结构理论,即竞争型目标结构、合作型目标结构和个体化型目标结构。只种课堂结构都能在不同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改善同伴关系。不过,他认为,要使得合作学习有效,必须将小组奖励与个人责任相结合。
(6)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
期待理论的意义在于,个体对成功的价值以及对成功可能性的估计决定了动机的强弱。
(7)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形成适当的预期来实现。为此,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回答一些涉及“可能自我”的观念性问题。设想可能自我,可引发学生更高的成就动机。增强自我效能感,还可以通过提供挑战性任务来实现。
(8)进行归因训练
归因理论表明,小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如果学生认为成功是由于运气或其他外部因素,那么他就不会努力学习; 相反,如果学生认为成功和失败都是由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决定的,那么他就会付出努力。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
8. 强化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在教学中应如何利用该理论激发学生的动机?
【答案】(1)强化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联结主义认为人类一切行为都是由刺激(S )一反应(R )构成的,换言之联结主义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
②把人类行为的动力归结到了强化。强化指凡是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刺激情境。联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