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学(跨学科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特写

【答案】特写是指拍摄距离变化会形成各类“景别”的具体内容,即: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也包括一部分近景。特写的功能是选择与放大。特写有多种,其作用都是通过细节去揭示事物的面貌,去发掘事物的本质。特写还可以弥补新闻消息一般不太涉及的“心理情绪”这一内容的传播,使人们在接受基本信息的同时,感受特写细节所传递的无言的感情信息。特写画面内容单一、易懂,画面的时间长度有2秒钟即可。

2. 白平衡

【答案】白平衡是描述显示器中红、绿、蓝三基色棍合生成后白色精确度的一项指标,即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白平衡是随着电子影像再现色彩真实而产生的,在专业摄像领域白平衡应用的较早,现在家用电子产品中也广泛地使用,白平衡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

3. 电视新闻言论

【答案】在我国,人们是这样认识电视新闻言论的:“电视新闻言论,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虽然,人们对电视新闻言论的定义不统一,但是这些定义有两个共识:①电视台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应该有适量的言论,对事件进行分析,说明其社会意义和影响、个人或机构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等,目的是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所传播信息的深层含义; ②“新闻意义”的发掘与传播。电视新闻言论的外延包括评论、述评、编前语、编后语等编播形式。

4. 声画对位

【答案】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围绕着同一个新闻内容中心,在各自独立表现的基础上,又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表现形式。声画对位,指声音与画面不同步显现,不是给人以“看图识字,,的简单感知。“声画对位,,传播,是利用声音和画面不同步产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调动人们视听两个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声画信息叠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产生一加一(声加画)大于二(声画)的传播效果。这恰如两张颜色相同的玻璃纸,当它们叠加时,得到的是更深的颜色。

5. 空白

【答案】空白,是一切平面造型作品中的特殊因素,‘自是指画面中处于背景位置、实体对象

之间的单一色调的空隙。在电视新闻画面中,落在清晰范围之外,失去了原有实体形态的天空、大地、水面及一切景物,由于其色调的单一,都可视之为“空白”。空白是一条无形的纽带,使画面内各个实体因素之间沟通联系,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空白在画面中的运用,可以突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有助于人物思想动态和意境的描绘,给物体带来动向、动势,使画面充满可感的情绪。

二、简答题

6. 新世纪的新闻记者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修养?

【答案】21世纪的新闻人才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更高的全面素质的人才。具体地讲,在政治上,他们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忠于党的新闻事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全面的素质修养。在业务上,他们应当知识面广泛,既懂新闻学专业,又比较熟悉文、史、哲、经、法乃至自然科学知识,有现代新闻意识和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包括社会活动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以及用现代化手段从事这些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从体质上说,他们必须有健康的体魄,以适应日益繁重的新闻工作的需要。

(1)记者应提高政治素质修养

搞新闻工作,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准确把握新闻宣传的政治导向。良好的政治修养是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航向指示灯,使记者能明辨是非,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重托。记者在采访中要遵守严格的组织纪律,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2)记者应提高知识技能修养

在提高知识修养的过程中,要既当“专家”又当“杂家”,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技能,如网络传播等。不论是新闻基础知识修养,还是基础知识修养(如在语言文字方面的修养),在日常的学习中,都要做到善于学习; 勤于思考; 勤于积累; 学以致用,勇于实践,边干边学。

(3)记者应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①重视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传统。大凡在事业上有成就的记者,都十分重视这方面的修养。

②记者应努力通过采访实践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③记者要有崇高的追求,远大的抱负,不能得过且过。

④记者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内容还包括:

a. 要在采访中坚持真理,忠于事实,不屈服于任何邪恶势力,不弄虚作假

b.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与采访对象以诚相待,虚心求教,深入实际,体察民情,反映广大群众的呼声与要求

c. 互敬互学,积极竞争,不断增进友谊,共同进取

d. 摆正位置,不谋私利,妥善处理好公与私的矛盾; 甘为人梯,严禁票J 窃。

(4)记者应提高情感修养

记者要善解人意,在采访过程中巧妙而不露痕迹地营造融洽友好的采访气氛。记者饱满奔放或沉郁低回的情感都会通过他的作品拨动读者的心弦,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是由于记者的个性情感已经与新闻作品浑为一体从而赋予报道强烈的感情色彩记者在提高情感修养时,除了要永葆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激情之外,还要善于控制情感,处理好理智与感J 清的关系。这有助于记者在面对法与情,政策与感情的矛盾时,头脑冷静,不至于做出错误的选择。

7. 怎样培养和提高记者的观察能力?

【答案】培养和提高记者的观察能力需要做到:

(1)提高观察的技巧,要不断增强新闻敏感。新闻敏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记者的观察能否取得积极的效果,最终关系到新闻报道的成败。记者只有具备了高度的新闻敏感以及洞察力,才能决定观察些什么,如何观察。

(2)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记者的理论修养和综合水平的体现。

理论修养和综合水平高的记者,能够在一般人看起来普通的、偶然的、平淡无奇的事件、人物、环境中发现深藏不露的内在意义,能够洞察隐秘的幕后联系,在看似平凡的世界中看到闪光点。

(3)要多提倡采写现场短新闻,在实践中培养记者的观察能力。

现场短新闻要求记者必须深入到现场第一线采访,通过自己的观察,全面、生动、真实地反映新闻事件。多采写这种现场短新闻,能够培养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现场的采访习惯,锻炼记者迅速抓现场生动细节和人物特征的本领。

8. 简述电视新闻声画关系的形式。

【答案】电视新闻声画关系有两种形式:

(1)声画合一

①定义

声画合一是指声音和画面同时指向一个具体的新闻形象的结合形式。

②特点

声画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使画面和声音具有最高的保真性。

③两种形式:

a. 画内声画合一。这一形式,主要表现为画面物象及其声音的合一。

同期语言声音的运用方式大致有:新闻人物的声画合一。在新闻某个环节中插(切)入,作为一条新闻内容的组成部分; 以记者的身份出镜头报道; 以记者的身份进行现场采访,记者、被采访者声画合一。

这一类声画合一的质量,取决于记者和被采访者的水平,如果谈话、提问、回答都恰到好处,新闻内容为之增色,报道效果甚佳; 如果是各方(或一方)语言不得要领,将使传播节奏显得拖沓,内容涣散。考虑到新闻节目的时限,在单条新闻中,同期声要用在“点”子上,切不可过滥。

b. 画外声画合一。这一形式适合于报道内容严肃、节奏缓慢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