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电视新闻连续报道
【答案】电视新闻的连续报道,是指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个阶段内的有关情况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持续性报道。这类报道中的各个独立报道因素联结紧密,常常互为因果关系。由于它所具有的连续性,使报道内容更能突出事件实质,形成舆论力量,引起广泛关注。连续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保证报道深度的重要形式之一。电视新闻“连续报道”的特点包括:①报道连续、及时,吸引力大; ②报道连续紧凑,报道与分析相间,舆论力量集中,震}h}力强; ③报道的事件因果连续,从多角度综合事因,信息量大,事件本质易于突出。
2. 电视经济新闻
【答案】电视经济新闻是电视媒体对国家、群体、个体的经济活动重要事实的及时报道。通过电视经济新闻传播信息,推动经济生活和引导民众从经济发展中展望美好的生活,己成为一切新闻单位的重要任务。作为时效快、覆盖面宽的电视新闻,对于经济新闻的报道,更是重任在肩。经济新闻在我国的各种新闻传播媒介中都占有十分显著的位置,这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一特定条件所决定的。
3. 新闻采访
【答案】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报道新闻而进行的各种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的活动的总称。它是全部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新闻采访的采访对象是新闻事实,探访、采集新闻事实素材构成新闻采访。新闻采访以调查研究为其基本工作手段。
4. 新闻事业
【答案】新闻事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事业是指一种以新闻为中心的、大规模的社会文化活动,包括新闻业务、新闻经营管理和新闻教育、研究事业。狭义的新闻事业是指各种新闻媒介的总称,包括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杂志社、新闻纪录电影厂、新闻图片社及其出版物。
5. 电视新闻言论
【答案】在我国,人们是这样认识电视新闻言论的:“电视新闻言论,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虽然,人们对电视新闻言论的定义不统一,但是这些定义有两个共识:①电视台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应该有适量的言论,对事件进行分析,说明其社会意义和影响、个人或机构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等,目的是帮助观
众更好地理解新闻所传播信息的深层含义; ②“新闻意义”的发掘与传播。电视新闻言论的外延包括评论、述评、编前语、编后语等编播形式。
二、简答题
6.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有哪些基本形式?
【答案】在采访活动中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
(1)召开调查会时的口头采访。这种采访是指根据采访的内容、性质,由记者把所有要采访的对象邀集在一起,召开短小、精干的调查会,一般应选取大约十位不同类型、职业的人参加。
(2)出席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时的口头采访。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各有关部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逐渐成为近年来越来越多采用的一种发布新闻信息的会议形式。
(3)随遇式的口头采访这是记者未经事先安排、准备,随时遇到采访对象进行交谈的口头采访活动。它的优点是既方便、自然、无拘元束,又颇有成效。
(4)个别预约式的口头采访这是记者与采访对象预先约好的一种口头采访方式。从广义讲,开调查会、参加记者招待会也是一种预约。这里指的是个别预约,利用这种采访方式可使记者、通讯员充分解到更细致、深入、生动的材料。
(5)电话式的口头采访。用电话交流方式获取新闻素材,用在由于时空的限制,面对面交谈不可能时,它的一大优势是迅速。恰当利用电话采访体现出记者争时间、抢速度的基本素质。
7. 怎样培养和提高记者创新思维的能力?
【答案】创新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学习、积累和实践之中不断形成和培养的。
(1)学习对于创新非常重要
如果不学习,不了解政策和时局,采访中根本无法创新。最重要的学习,就是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它是记者正确展开采访活动的灯塔,也是记者创新思维活动的源泉和根据。只有熟悉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才能够准确地去认识和发现新事物,也才能从中选取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去进行报道。创新,也才有了前提和基础。
(2)积累对于采访中创新思维的运用,也很重要
没有积累,不解客观情况,手中没有生动的数据和资料,也就谈不上采访中创新。记者就是要养成勤奋积累的习惯,学习一些农民拣肥料积少成多的精神,使自己成为一名知识丰富、资料众多的人。这样,采访中创新也就更能得心应手了。
(3)实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记者只有在不断实践、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增长聪明才智,增强新闻敏感,也才能在采访中更加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与习惯。从更广的意义上讲,实践对于提高记者总体采访能力、开扩记者眼界、结交更多朋友、总结出更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成功地运用创新思维也有重要的意义。
8. 怎样培养和提高记者的观察能力?
【答案】培养和提高记者的观察能力需要做到:
(1)提高观察的技巧,要不断增强新闻敏感。新闻敏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记者的观察能否取得积极的效果,最终关系到新闻报道的成败。记者只有具备了高度的新闻敏感以及洞察力,才能决定观察些什么,如何观察。
(2)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记者的理论修养和综合水平的体现。
理论修养和综合水平高的记者,能够在一般人看起来普通的、偶然的、平淡无奇的事件、人物、环境中发现深藏不露的内在意义,能够洞察隐秘的幕后联系,在看似平凡的世界中看到闪光点。
(3)要多提倡采写现场短新闻,在实践中培养记者的观察能力。
现场短新闻要求记者必须深入到现场第一线采访,通过自己的观察,全面、生动、真实地反映新闻事件。多采写这种现场短新闻,能够培养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现场的采访习惯,锻炼记者迅速抓现场生动细节和人物特征的本领。
9. 简述深度报道的渊源、概念及优势。
【答案】(1)深度报道的渊源
深度报道这一体裁形式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世界继续动荡不安,此起彼伏的战争、核军备竞赛、股市起落、黑人民权运动等政治、经济方面的重大事件,常常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②报纸为了对抗电子新闻竞争被迫寻找新的出路。报纸只有充实版面内容,开拓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才有可能胜过广播和电视的挑战。当报纸摆脱了纯新闻的“幼稚”,显出一些“高深”时,广播、电视又步其后尘紧追不舍,也开始制作深度节目。报纸与电子媒介这样几经较量,终于逐步孕育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2)深度报道的概念
①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件中的“五个W 和一个H' ,等新闻要素作立体的、全方位的反映,不仅仅报道发生了什么事,更为重要的是针对事件的发生进行分析和预测,达到“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明明日的意义来”的传播目的。
②深度报道的“深度,,,是一种全方位的,蕴涵着事与理的思辨“深度,,,绝非是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分析和解释。
③深度报道这一形式,是在报业与电子新闻业的抗衡中交替运用而产生的,深度报道进入电视新闻后,同样得到了有效的运用,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3)深度报道的优势
①事与理的有机结合,教化作用生动、深刻。
深度报道并非既“长”又“深”,关键是事与理的有机结合,结合得好,“短”也未必就“浅”。这一认识,对电视的深度报道尤为重要。
②时间、空间跨度大,涉及面宽,能满足人们对于多个信息进行对比、综合的欲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