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6土地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统计调查
【答案】土地统计调查就是根据土地管理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关于土地、土地利用和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过程。土地统计调查是土地统计管理的初始阶段,是人们研究和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起点。离开了对土地利用实际状况的周密调查,认识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决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土地所有与土地所有权
【答案】(1)土地所有是指对于土地的全部的拥有或占有。
(2)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实行占有、使用、收益和依照国家法律作出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土地所有权内容包括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
我国土地所有权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的,土地为国家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所有权可分解为占有权(是指权利主体对其土地的掌握和控制)、使用权(是按照土地的性能和用途进行事实上的利用和运用)、收益权(是基于行使土地所有权而取得的经济收入)和处分权(决定土地在法律上的命运,集中体现所有权的作用)。
3. 地租
【答案】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地租有不同的分类:
①按地租的物质形态可分为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②按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可分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
③按西方经济学理论可将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又称商业地租)及经济地租。
4. 土地资源管理学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学是以研究协调控制“人和土地”这个大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使之
,放大其生产能力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门科学。产生系统效应(组合效应)
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包括土地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具体可分解为:土地数量管理、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地权管理、土地法律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土地生态管理、土地规
划管理和土地利用监督等项内容。
5. "RS"
【答案】英文RemoteSensing 的缩写,指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把对地球表面实施感应遥测和资源管理的监视(如树木、草地、土壤、水、矿物、农家作物、鱼类和野生动物等的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6. 垦殖系数与森林覆盖率
【答案】垦殖系数又称垦殖率,是指土地经过开垦变为耕地种植农作物。一定区域内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土地垦殖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土地垦殖率=
土地垦殖面积/总土地面积×100%。垦殖率即垦殖系数是反映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
森林覆盖率也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简述题
7. 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
【答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
(1)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量少
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陆地面积的6.4%,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是若按人口计算,我国人均各类土地的占有量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按人均占有土地,我国只有14.2亩,约占世界平均水平1/3。按人均占有耕地,我国为1.5亩,约占世界平均水平1/3。按人均占有林地,我国为1.8亩,约占世界平均水平1/7.5。按人均占有草地,我国为4.9亩,约占世界平均水平1/2。总之,我国人均占有各类用地面积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土地垦殖系数为13.68%,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上低于印度(55.5%)、日本
,但高于苏联(10.2%)和加拿大(4.7%)(14.0%)。此外,在我国各地区之间耕地分布很不均衡。
,15%耕地分布于我国的西北部各省(区)全国85%耕地集中分布于我国东南部22个省(市)。垦
殖系数在省际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除台湾省以外,垦殖系数在20%以上的12个省市; 在10%以上的有10个省区; 在10%以下的有7个省区。
(3)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评估报告,我国森林面积1.34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9%,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覆盖率为14%。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1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0.6
,在世界179个国家中居119位。 公顷)
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最少的国家之一,这对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木材的供应量极为小利。我国森林资源空间分布很小均衡,主要集中于东北和西南地区,约占全国
林地的一半以上,广大农、牧区,特别是西北和华北地区少林甚至无林。因此,造成森林覆盖率在省际间的明显差异。
(4)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①耕地质量下降。
现有耕地中稳产高产的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3,中等的占1/3,低产田占1/3。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不合理的土地经营,重用轻养,绿肥面积由1.5亿亩减到1.2亿亩,加上农村燃料紧张,作物秸秆还田的数量普遍减少,致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只有1%左右,耕地质量明显下降。
②水土流失严重。
,约占国土面积的18.9%。随着水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己达179.4万平方公里(26.91亿亩)
土流失,土壤养分损失严重。
③土地沙漠化严重。
,我国沙漠土地面积从解放初的1.06亿公顷C16亿亩)扩大到目前的2.62亿公顷(39.30亿亩)
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3%。30年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1.56亿公顷(23.30亿亩)。
(5)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1985~1992年我国城市市区占地面积年平均增速为6.8%。据有关资料
1995年我国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1.36,测算结果,城市用地面积增长明显高于人口数量增加,
其中31个特大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2.29,说明我国特大城市用地规模过度扩展。我国农村居
,实际占用20万公顷(300万亩)民点建设平均每年占用耕地9.67万公顷(145万亩)。
,年均减19.3万公顷(290据有关资料表明,近10年我国耕地净减193万公顷(2898万亩)
,相当于我国3个中等县的耕地面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万亩)
,预计2030年将降至0.05公顷(0.80亩)少,2000年末为(0.07公顷01.15亩)。
8. 应当遵循哪些管理原理?
【答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八个原理:
(1)系统原理
现代管理处于各个层次的系统之中,应当从整体着眼对待部分,使部分服从整体,同时,还应明确所管理的对象是更大系统的一个构成部分,还必须考虑更大的全局,摆好自己系统的位置,为更大系统的全局效益服务。
(2)整分合原理
在整体规划下进行明确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不了解整体的分工必然是混乱而盲目的,没有分工的整体又构不成现代有序的系统。
(3)反馈原理
管理是一种控制,必须存在着反馈问题。反馈就是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反馈在原因和结果间架起了“反向”的桥梁,在因果性和目的性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