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852土地资源管理之土地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资源

【答案】土地资源是指可以利用而尚未利用的土地和已经开垦利用的土地的总称,除此之外,还包括这些类型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土地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他农业自然资源(水、气候、生物)赋存和依附的基础。土地资源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如宜农土地资源、宜林土地资源、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等。

2. 土地统计调查

【答案】土地统计调查就是根据土地管理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关于土地、土地利用和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过程。土地统计调查是土地统计管理的初始阶段,是人们研究和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起点。离开了对土地利用实际状况的周密调查,认识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决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 土地

【答案】土地是由地球上的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成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中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土地的功能。土地不仅是一个自然综合体,还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同时土地也是一个历史综合体。

4. 土地征用

【答案】土地征用,就是指国家为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征用是一种合法地强制性行使公权力的行为,必须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同时,征用体现出土地权利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割与变换,必要的“征用补偿”是保障征用行为的关键。

5. 土地质量

【答案】土地质量是指土地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该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或生产力的大小或价格的高低。土地各种属性综合影响效应的总和。它是土地的综合属性,也是土地对某种用途适宜不适宜,或适宜程度高低的表示。土地质量的差别,实质上是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差异。土地质量可以用可度量测定的土地属性,即土地特性指标综合表述,也可以用土地生产力的指标表示,如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利润、级差收益等。

6. 回归预测法

【答案】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其他变量的己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因而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应用回归预测法同时需要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相互关系密切的同时序列,如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的耕地面积与

,但这种相关不能农作物产量的时间序列。这两组时间序列之间应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

表达成完全确定的函数式。

二、简述题

7. 土地统计数据库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土地统计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包括:

(1)基本土地统计信息

基本土地统计信息,主要包括土地类别、数量、权属、质量以及人口、社会统计等与土地统计有关的信息。

(2)研究应用软件

研究应用软件,主要包括土地统计数据库应用软件以及数据输入、输出等处理软件。

(3)成果输出

成果常以报表、文件、各类统计图形、数字等形式输出。

基本土地统计信息是土地统计数据库的基础,研究应用软件则是加工、处理、分析基本土地统计信息的工具,而成果输出则是建库的最终目的。土地统计信息通过软件的处理、分析后,将所获取的成果按不同形式输出,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8. 简述土地资源核算的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核算的内容有:

(1)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

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按土地利用方式分年度和地区进行统计核算。2002年1月1日起试行的土地分类体系为一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3个,二级类15个,三级类71个,据以分类统计核算。

土地价值的增加是指国家、企业、个人开展以改善土地资源为宗旨的绿色管理、绿色生产运动而带来的绿色收入,代表国民财富的净增加值。土地价值的减少是因生产和生活的消耗及大自然自身的侵蚀,导致土地资源总量的耗减,以及原有的社会财富积累的净减少和未来生产潜力的降低。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价值增加或减少的核算。

(2)数量核算和质量核算;

土地数量的核算是指对于土地资源的面积等各类数据的计算与核实。

土地资源因利用类型不同而不同的质量,如农弛质量往往与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地形地段有关; 市地质量财与位置、地基、交通、建筑风格、住宅区优势等因素有关。土地资源质量核算应

与土地分等定级系统相结合。一般将土地资源质量借助于质量分,如最高分为100分,其他以此为参照系评定相对质量分。

(3)个量核算和总量核算,即分类核算和综合核算;

就是对各种不同土地资源(例如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等分类土地)的核算以及对于土地资源总量的核算。

(4)静态的存量核算和动态的流量核算。

土地资源的存量随着时间变动而发生变化,有必要对土地资源的存量、流量进行核算,其公式为:

式中S t 为t 期末存量; S t-l ,为前期末或期初存量; H t 为本期增加量; R t 为t 期减少量。本期增加量包括期内新发现量和期内重估算增加量,期内减少量为期内己开发使用量,重估减少量和期内损矢量之和。

9. 何谓土地伦理?

【答案】土地伦理是指人们在使用土地资源时应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和规范。

土地伦理观不是以人文为中心的、基于经济价值判断的伦理规范问题。它将人类群体的边界扩大,从而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动物,它们的总和便构成了一个群落整体。这样土地伦理观将

人类从土地群落征服者的地位改变为土地群落的普通一员,人类应该尊重其同体及土地群落总体。

根据土地伦理观,对于土地利用不要完全看成是一个经济问题,还应该考察其伦理上是否正确、美学上是否有价值和经济学上是否可行,以便判断土地利用是否倾向于保护生物群落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美学属性。利奥彼德认为,应当砍断经济的束缚,改变经济决定一切土地利用的状态。

10.简述我国土地利用计划与土地市场现状。

【答案】(1)土地利用计划是指人们为了改变并控制土地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产出率,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所作出的具体部署和安排。我国土地利用计划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①分析土地利用问题

为了查清过去、现在和预测将来可能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土地利用计划的首要任务必须把握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查清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对土地供需状况进行科学预测,评价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估算区域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从而明确土地利用计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并形成问题报告书。

②明确土地利用目标和基本方针

土地利用目标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努力方向和要求达到的目的。它具有概括性、全局性、约束性、时效性。在明确土地利用目标的基础上,拟定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以进一步确定土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