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执行手段

【答案】公共政策执行手段是指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为实现政策目标、落实政策内容所采用的政策工具、中介途径与措施方法的总称。行政管理机构的实施活动依靠的不仅仅是该机构官员的态度和动机,以及外部的压力,而且取决于该机构所能获取的政策实施技术。可以说,政策执行手段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政策执行主体执行力的大小。行政执行的手段包括: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说服引导手段:⑤技术手段。

2. 系统议程

【答案】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诀的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是一个问题从与其具有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展到社会普通公众的变化过程,即一个问题引起相关群体的注意,进而引起更多人的兴趣,最后受到普通公众的关注。

3. 非正式评价

【答案】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不作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非正式评估具有方式灵活、简便易行的特点,评估形式多种多样。非正式评估的缺点是由于评价者掌握的信息有限,并且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有失客观公正。

4. 有限理性

【答案】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缘于对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批评,认为人类行为受知识、能力、心理及信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办法达到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要求。有限理性模型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模型,其认为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的主要内容有:①手段—目标链的内涵有一定矛盾,简单的手段一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 ②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③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二、简答题

5. 试分析当代人力资源兴起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答案】当代人力资源兴起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理念的确认和广泛共识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力资源在生产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由此产生了人力资本的理论。人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人力一一包括人的知识和人的技能形成,是投资的结果,并非一切人力资源都是最重要的资源,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人力、人的知识和技能,是资本形态,可称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能力,己经远远超过了一切其他形态的资本生产能力的总和。对人的投资带来的收益率超过了对一切其他形态的资本收益率。在80年代以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被人们广泛地认同和接纳。

(2)国际化与国际竞争的加剧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社会,一个组织要想在国际竞争上占一席之地,就需要积极寻找如何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增强其竞争能力。人力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己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的竞争优势所在,因为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创新的核心资源。

(3)人力资源成本在所有经济生产体系的成本结构中所占比例增大

由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增强,人力资源投资的成本不断扩大。导致了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同时也导致要求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去管理它们。

(4)组织整体经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整体性经营是任何一个组织成功的不变的原则和秘诀。一个组织除了良好的计划和技术、健全的市场销售网络、有效的财务系统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整体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管理方式的变化一一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随着社会政治变革与进步,特别是权利平等化的发展,以及工作生活质量运动的发展。而随着对人力资源及其作用认识的变革,组织管理的方式也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那种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独裁管理模式和监护管理模式逐步让位于以人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民主、人道的管理系统已成为当代管理的一个中心议题,这个议题的核心内容在于:怎样才能通过使个人能够享有更多的参与、创造性和尊严,通过发掘人的聪明才智而不仅仅是从技术职能方面来引导,从而既能提高组织的生产能力,同时又能帮助人得到充分的发展。

(6)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化

人力资源管理受到普遍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化的趋势的形成和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专门理论和知识作为支撑,需要专门的技能,需要职业的人力资源专家和职业管理者,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职业。

6. 简述在信息时代,公共管理者必须思考的基本问题。

【答案】信息是公共管理者本身应处理的事项,信息是权力。公共管理者花费最多的时间来收集和发布信息,他们必须具有正确、相关、及时和足量的信息。在信息时代,公共管理者必须

思考这样一些基本的问题:

(1)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以简化行政管理,缩短行政作业时间。

(2)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发挥知识的效用,提高决策的理性程度。

(3)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以协助决策者进行问题分析、方案创造、结果判断与风险管理。

(4)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的服务品质。

(5)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和加强组织的竞争优势,促使组织结构合理化。

(6)如何应用信息科技来改善公共服务的生产力。

(7)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加强与公民的互动关系。

7. 公共预算的性质和作用为何?

【答案】(1)公共预算的性质

①反映了政府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选择,它们反映了一般公众对什么样的服务政府应该提供的共识。

②反映了政府所提供诸多服务的优先权。

③反映厂为地方和全体选民,为效率、效能以及更大的公共日标而做出的决策的相对比例。 ④为公民提供了强有力的责任工具,使公民可以知晓政府是如何花钱的,政府是否遵循着公民的偏好,预算连接着公民的偏好和政府的产出。

⑤反映了公民对不同的税种和不同税率的偏好,以及特殊纳税人群体转移税收负担的能力。 ⑥对国家的整体经济发生着影响,因此财政政策影响着就业水平一一在某时间有多少人失业。 ⑦预算反映着不同个体、组织影响预算结果的相对权力。

(2)公共预算的作用

①为达到施政优先次序、目标及政策所从事的资源配置。预算反映各种势力争取政府资源的记载,它记录着这场竞争中的胜负情况,通过社会公开的辩论和慎思的过程,试图将资源作“合理、公正”的分配。

②通过税收和借贷(公债)筹措预算财源。预算为政府筹措财源的计划书。税收应由谁负担? 负担的效度比例是多少? 政府则务应否借贷? 借贷的比例应是多少? ……政府筹措资金的方案大多呈现在预算计划书中。

③通过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以预算展现的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发展。国家可以通过预算所展现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工具来促进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及就业率,作为经济调节的工具,但此项功能的效果,学术界仍有不同意见。

④促使政府机关对预算资源使用达到效率、效能的运用责任。政府通过年度的预算程序及既定的预算制度,对于预算的使用状况给予定期的检查,通过绩效检讨,来追踪首长的行政责任,并进而对政府官僚体系给予适当的监督。

⑤控制支出的合法性、确实性并与政府决策相吻合。预算的原始功能即是支出的控制,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