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6土地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是通过土地现状调查分析而得出的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内容,它有利于明确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各种土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的合理性,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由于各部门占用的土地可视为土地利用的特定形式,即用地类型,所以,土地利用结构就是一定的用地类型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在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该用地结构是由哪些用地类型所组成; 第二层含义是指这些用地类型是按照怎样的构成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在对供选方案优化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的。
2. 土地产权
【答案】土地产权是指山多种权利共同组成的一个权利束。具体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物权。土地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情况; 土地使用权也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 土地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3. 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结构是由土地利用和结构两种要素综合而成的整体,是为了解决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这一问题而在对供选方案优化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的一个系统。土地利用结构的实质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4. 土地信息系统
【答案】土地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土地资源详查、土壤普查、规划、计划、各种遥感图像、地形图、摔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储、统计处理、分析、评析、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下程。
5. 土地评价
【答案】土地评价是指以数量形式对土地的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定。土地评价是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地收益分配的重要手段。土地评价按用地类型和评价对象,可分为耕地评价、林地评价、牧地评价和水面评价以及非农业
用地评价; 按评价方法和手段,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按评价因素分为土地自然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6. 土地征用
【答案】土地征用,就是指国家为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征用是一种合法地强制性行使公权力的行为,必须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同时,征用体现出土地权利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割与变换,必要的“征用补偿”是保障征用行为的关键。
二、简述题
7.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讲,农业土地利用可从土地开发程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1)土地开发程度
①垦殖系数。用以表明某地区或某企业的土地开发程度及种植业发达程度。
②森林覆盖率。用以说明某地区或某企业拥有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
③草原载畜量。用以说明牧区草原开发利用程度。
④人均耕地。(林地、草原)用以反映各类用地拥有的平均水平。
(2)土地利用程度
①土地农业利用率。这一指标则反映了包括种植业在内的“大农业”土地利用程度。
②沟、林、路、渠占地比率。用以表明耕地的利用率和土地规划的合理程度。
③复种指数。复种指数用以表明耕地的利用程度。
④水面利用率。耕地面积用以表明水面的利用程度。
⑤农、林、牧用地结构比例。指农、林、牧三者之间比例关系,用以说明用地结构的合理程度。
农:林:牧=农(耕地面积):林(林地面积):牧(牧地面积)
(3)土地集约经营程度
①每公顷耕地拥有马力数。用以说明耕地的机械装备量,亦即农业机械化程度。
②有效灌溉面积比率。用以说明耕地中人工灌溉程度和农田水利化程度。
③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用以说明农业化学程度及其与农作物增产之间的关系。
④每公顷耕地耗电度数。用以表明农村电气化程度。
⑤每公顷耕地用工具。用以表明和分析农业活劳动投放程度。
(4)土地利用效果
①每公顷播种面积(或收获面积)产量。用以反映农业技术与管理水平。
②粮食耕地年产量。用以综合反映农业技术水平和提高复种指数的增产效果,
说明粮食耕地
③甸公顷耕地面积农业产值。用以综合反映耕地的农业技术水平和利用水平。
④每公顷农业用地总产值。用以反映农业技术措施效果和土地利用状况。
⑤每公顷土地净产值。用以表明每公顷土地上劳动创造的价值水平。
⑥每公顷土地纯收入(土地盈利率)。用以表明每公顷土地的收入水平和对社会贡献大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