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大学文法学院813土地管理综合之土地管理学总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资源管理学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学是以研究协调控制“人和土地”这个大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使之
,放大其生产能力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门科学。产生系统效应(组合效应)
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包括土地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具体可分解为:土地数量管理、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地权管理、土地法律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土地生态管理、土地规划管理和土地利用监督等项内容。
2. 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 ,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 的缩写,它是一种定时和测距的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各项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GPS 系统包括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3. 科斯定理
【答案】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者说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即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受一种市场里的驱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是外部性因素内部化。”
4. 土地信息系统
【答案】土地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土地资源详查、土壤普查、规划、计划、各种遥感图像、地形图、摔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储、统计处理、分析、评析、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下程。
5. 土地利用计划
【答案】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安排。土地利用计划主要由农、林、牧业生产用地计划、建设用地计划和土地开发计划组成。根据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管理的特点,可对计划内容作出调整,如为了控制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的速度,可以编制农业结构调整用地计划。依据土地利用计划的性质,可分为土地开发、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和土地保护等计划一体规划,制度。
6. 土地质量
【答案】土地质量是指土地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该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或生产力的大小或价格的高低。土地各种属性综合影响效应的总和。它是土地的综合属性,也是土地对某种用途适宜不适宜,或适宜程度高低的表示。土地质量的差别,实质上是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差异。土地质量可以用可度量测定的土地属性,即土地特性指标综合表述,也可以用土地生产力的指标表示,如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利润、级差收益等。
二、简述题
7. 土地登记应依据哪些法律?
【答案】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包括实体法律依据和程序法律依据。
(1)实体法律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土地所有权、土地权属的有关规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土地权属的规定;
③《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1962年9月)对生产队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规定;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确认土地权属,开展土地登记、土地调查工作的规定;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的规定;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了土地抵押的范围、抵押登记效力等;
⑦《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除对《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作了具体化的规定外,还明确规定了士地证书式样由国土资源部统一制定;
⑧《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⑨系《国家土地管理局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2)程序法律依据
①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登记规则》(1989);
②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暂行办法》。
8. 如何进行土地使用权出让?
【答案】(1)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是土地使用者以向国有土地所有者代表支付出让金为代价而原始取得的有限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2)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取得方式主要有拍卖、招标、协议、挂牌。商业、旅游、娱乐和豪华住宅用地,有条件的,必须采取拍卖、招标、挂牌方式; 没有条件,不能采取拍卖、招标方式的,可以采取协议方式。其他用地,地方性法规规定应当采取拍卖、招标、挂牌方式的,依其规定。采取协议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不得低于国家所规定的最低价。
(3)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确定的土地使用期不得超过国务院规定的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土地使用者应当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60日内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申请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
9. 简述科学的自然资源观。
【答案】科学的自然资源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就整个自然界而言,资源是无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将更加善于利用自然资源,不断开发新的资源,以弥补或取代原来的资源。但是,就某一种资源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时期内,它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自然资源的有偿性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不受威胁,人类得消耗一部分劳动。同时从合理利用方面考虑,必须变资源的无偿性为有偿性,实行对资源的有偿占用。
自然资源的价值应从排污费、赔偿损失费、保护费、治理费、研究费和管理费等六方面进行合理的衡量。
(3)保护资源的“全民性”
当今的环境保护必须动员全民的力量,才能卓见成效。设想大气层一旦遭受破坏,就会影响到各国的环境质量,不管某一个国家在本国疆域之内采取多么有效措施都无济于事。所以,没有一个国家能靠自己的力量消除日益深化的环境危机,应共同对付环境问题。
(4)保护资源就是保护环境
在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只有保护好资源,才能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进而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物质基础。反过来,资源的浪费,不仅影响了经济效益,而且污染土地、大气和水体,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阻碍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最终导致社会经济的损失。因此,保护资源就是保护环境,对资源的最佳利用,就是对环境的最优保护。
10.简述我国士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体系。
【答案】计划指标是计划的目标和任务的具体化和数量表现,通常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组成。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可分为农业生产用地、农业建设用地、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土地开发等四类。
①农业生产用地计划指标。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和水产养殖用地指标。为反映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情况,还可以列出耕地改园地、改鱼塘、改林地、改牧草地的计划指标。
②农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包括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指标。农村道路是指村际道路、村组道路以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用道路(不含田埂)。农田水利用地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干、支、斗农渠用地。
③非农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包括国家建设、乡镇集体建设和农村个人建房用地计划指标。 国家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是指县以上全民所有制和城市大集体所有制投资、列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或准许建设的各项基本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行业包括工业、建筑业、地质勘探、农业、林业、水利、气象、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物资供应、科研文教卫生、社会福利及城市公用事业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