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820土地管理综合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迹地

【答案】迹地在林业上指采伐之后还没重新种树的土地,从广义来说,森林采伐、火烧后,五年内未更新的土地都可以称为迹地。

2. 土地经济管理

【答案】土地经济管理就是运用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来管理和保护土地,以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经济效益。土地经济管理大致包括下列三方面主要内容:

①土地地租的产生和作用;

②土地利用经济分析;

③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3. 土地转让

【答案】土地转让是指土地所有人将土地所有权有偿或无偿地转移绘他人。土地转让行为只能发生在土地私有制的社会里,我国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土地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因而不允许土地转让。但是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受让人仅对土地享有使用权,而所有权仍属于国家或集体。

4. 土地与土壤

【答案】土地是指位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种物质与相关空间,它是由自然因子、生态因子、经济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产权制度影响下,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作动态变化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土壤是指土地综合体中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尤其是农业土地更是如此,但是,它不能等同十土地而代替土地。

5. 土地资源调查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利用程度、权属状况、空间分布、生产潜力、适宜性和限制性等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为

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

6. 土地

【答案】土地是由地球上的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成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中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土地的功能。土地不仅是一个自然综合体,还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同时土地也是一个历史综合体。

二、简述题

7. 简述我国土地产权的法律规定。

【答案】(1)土地产权是指权利人在其权利存在的土地上,为实现其利用土地的目的,分别依法行使其权利时对土地的用益、流转、管理权。土地产权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它们以分别行使为主,亦可相互结合。

(2)我国土地产权的法律规定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①宪法和法律规定了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即国家和集体二级所有的制度: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明确了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从根本法层次上确立了我国土地使用制度; 1986

,从财产权的角度阐述了土地使用权的内容; 同年的《土地管理法》对我国的土年的《民法通则》

,对房地产开发、交易中的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作了专门规定; 1994年通过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土地产权问题作了相应规定。

②行政法规规定了我国土地权利的取得及流转;

1990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自一次系统阐述了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划拨等取得方式及相应权利内容。同时发布的《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及以后颁布的《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行政法规对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作了辛上充规定。

③相关规章规定了我国土地权属管理的具体内容、程序和方式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国土资源部先后制定和颁布了《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土地登记规则》、《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具体规范了我国土地权属管理的内容、程序和方式,成为实践中我国土地权属管理的直接依据和土地产权制度法律规定的有益补充。

8.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有哪些方法?

【答案】(1)遥感技术(RS )

由于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宏观性强、快速、多时相、信息丰富等优点,因而较普遍地应用于土地调查制图与nr 测中。

遥感技术有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两种。卫星遥感资料上有空间的宏观性和时间的连续性等特

点,其优势在于大面积的动态监测。主要可用于土壤沙化、草原退化、土壤侵蚀、沿第滩涂的开发利用,土地受灾面积等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的监测。航空遥感具有分辨率高、荷载量大、机动灵活的特点,用航空遥感作点状或带状的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是卫星遥感调查的必要手段。主

要可用于耕地增减变化和建设用地扩展的监测,农田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等等。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进行全国或全省土地利用监测,需要定期提供其辖区境界线内全面覆盖并具有行定时效性的遥感资料,这是开展土地利用监测工作的前提。

(2)土地调查技术

土地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运用土地调查与统计可以对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等级变化等进行分析。一般在遥感资料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土地调查进行检查和补充。在遥感资料缺乏的地区或年份,也只有依靠土地调查来反映土地利用状况。

通过监测,一是摸清了城市规模扩展的特点和速率; 二是了解了郊区农业用地非农化的过程和规律; 三是初步分析了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和闲置土地的分布。这些成果为研究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保护耕地和挖掘存量土地潜力等项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3)土地信息系统(LIS )技术

国家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目前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无论是采用遥感资料,还是土地详杳成果,都需要借助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对各种信息量进行处理,才能使土地利用监测快速、便捷、准确。

土地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土地资源详查、土壤普查、规划、计划、各种遥感图像、地形图、控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贮、处理统计、分析、评价、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工程。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存储、自动检索、更新、三维信息共享、再生、保密等。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和设备进行监测。如运用环境、土壤质量的监测仪器可以对农田生态环境、土壤质量等进行测定和分析。

(4)动态监测预警技术

新的《土地管理法》规定,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就成为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在实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时,需要对耕地的利用与保护建立专项的动态监测网络,对耕地利用系统进行预警。

耕地利用系统动态监测预警的主要内容包括警义、警源、警兆和警度等。

(5)抽样调查技术

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普查)相比具有工作小,速度快,费用省,实施易,质量好的特点。抽样调查的基本做法可采用每年进行小样本调查,推断全国土地利用(或耕地或农用地)变动。每5~10年开展较大样本调查,推民全国与各省土地利用变动,同时,根据土地管理要求在5年内可增加1~2次全国性的专门针对非农占地变动的抽样调查,用于推断全国与各省的非农占地变动情况。根据我国情况,采用分层多级抽样,综合考虑精确度和费用,确定将县级单位(大中城市的区、小城市)作为初级抽样单位,以乡级单位作为二级抽样单位,在乡级单位内以村级单位作为末级抽样单位即基本的样本点,在其中进行土地测量以取得所需的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