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财经大学811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货币需求? 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答案】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人们在一定时期可以各种形式拥有其有限的财富,他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多些,则以其他形式(如实物资产及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拥有的财富就会少此。拥有其他形式的资产会带来收益,而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通常不会带来收益(比方说1万元钱放在手中哪怕10年也仍只是1万元)。人们宁可把不能生息的货币贮存在手边,也不把货币换成能带来收入的资产,按凯恩斯的观点,是出于以下几种动机:
(1)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指家庭或厂商为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人们收入和支出的非同步性。如果收入和支出时间是完全同步的,那么就不会需要留有闲置的货币。如人们的货币收入通常是按月、按季甚至按年获得的,但支出都是经常不断的,这就产生了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2)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指人们为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如人们为应付疾病、工伤事故和其他不测事变而需要留些货币在身边。
(3)投机性需求,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所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例如,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会上升时,需要及时买进债券,以便以后卖出时得到收益,这样就产生了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2. 有一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就是拒偿债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说出你的理由。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在这里的效应有何不同?
【答案】(1)同意。通货膨胀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挥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激进点的说法是“通货膨胀就是拒绝债务”。
(2)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不同效应在于: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挥收入再分配的效应。通货膨胀通过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因为,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实际上减少了债务负担。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情况有所不同,关键是看预期是否准确。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签订合同时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则未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为正,贷款者受损失,而借款者得利,如果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则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为负,贷款者得利,而借款者受损。给借贷双方带来损失的是通货膨胀的错误预期。
3. 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利率理论,其主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利息是在一定的时期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应得到的报酬,而不是古典利率理论所讲的利息是对节欲、等待或推迟消费的报酬。“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起因于只种主要的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前两个动机可以统称为交易性动机,凯恩斯认为出于交易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几是收入Y 的递增函数,交易性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记为; 而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L 2则是利率r 的反函数,投机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所共同决定的,即货币供求相等决定了利率的水平。同时,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时,有价证券的价格很高,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此时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为水平线,增加货币的供给,人们只会以现金的形式持有,并不能对投资和经济增长水平造成影响,出现“流动偏好陷阱”。
4. 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答案】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可以称之为需求管理政策。
5. 请结合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公式和图形分析“计划生育”的经济意义。(提示:可以从经济稳态
时人均资本存量和人日增长率之间关系,人均资本存量与技术进步率之间关系等等角度展开分析)
【答案】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速度n 是给定的。下面分析,假定人口增长速度发生变化后,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与劳动收入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性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记为L 2=L2(r )。从而总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达为:
图 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与长期增长
假定在初始状态,人均资本与人均产出已经达到了稳定状态,如图中的A 点所示。假设经济活动主体实施计划生育,一次性地把人口增长率从n 永久地降到n' 。从图可以看出,人口增长率从n 下降到n' ,意味着对任何人均资本存量,尽管投资没有变化,但人口对资本存量的“稀释”作用下降了。因此(n+δ)k 向下旋转到(n'+δ)k ,这时人均资本k 会不断增加,直到经济体最终达到新的稳定,即图中的A' 点所对应的k' 。
比较图中的新旧稳定状态A 点和A' 点可知,人均资本提高了,从k 、提高到k' ; 相应地,人均收入水平也提高了。经济体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后,经济体的增长速度还是为零,这意味着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到经济体的长期增长速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人口增长率是决定稳定状态人均资本的关键因素:人口增长越慢,经济体的人均资本存量就越大,人均收入(产出)水平就越高; 反之,人均资本就越少,人均收入就越低。
(2)控制人口增长可以带来短期经济增长,但并不能够带来长期经济增长。
6. 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有何影响?
【答案】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假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 反之,则小。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
(1)IS 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如图所示,在LM 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 曲线越平坦,LM 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 曲线越陡峭,LM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图IS 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LM 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如图所示,当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