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海大学954社会保障综合之《社会保障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比较社会保险征税模式与征费模式。
【答案】(1)征税模式
税收是国家财政基本的、稳定的来源,其特点是标准统一、强制征收、统收统用。通过征税方式形成社会保障基金,是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官场做法。一方面,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必然来自于税收(少数情形下,国家也可以通过发行特种债券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另一方面,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国家(尤其是福利国家)也采取征税方式来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因此,征税方式是社会保障最为重要的筹资方式之一。
征税方式的优点在于强制性强,负担公平,有利于提升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不足之处在于税收形成财政资金后只能通过年度预算来安排,且通常以年度收支平衡为基本目标,导致事实上无法积累社会保障基金,进而无法抗拒周期性的社会保障风险,如一旦遇到经济危机导致大批工人失业,或者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等情况,均可能因缺乏社会保障基金积累而对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冲击。
(2)征费模式
征费方式一般限于社会保险,但因社会保险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收支规模甚至占到一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收支规模的80%以上,从而使这种筹资方是与征税方式几乎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征费方式的特点是在强制征收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既可以采取类别费率,也可以采取综合费率; 既可以混合筹集,也可以分项筹集。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通常在国家税务系统之外设立单独的系统来承担。
2. 社会救助有哪些特征?
【答案】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和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的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其他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社会救助制度在实践中具有以下特征:
(1)最低保障性
社会救助面对的是陷人生存困境并迫切需要国家或社会援助的社会成员,其救助(待遇)水平通常以维持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为标准,从而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待遇最低的制度安排。这一特征使社会救助成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稳定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称为最低保障制度。
(2)按需分配
①社会救助虽然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它以确定的贫困线或救助起点为依据,只有生活陷入困境或者遇到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才有资格申请社会救助,并通过这一途径获得国家或社会的援助。
②国家或社会提供的社会救助包括现金援助、实物援助、服务援助等,一般根据不同社会救助对象的具体需要来提供,因此,社会救助具有在确定的标准范围内向救助对象按需分配的特征,从而是对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形式的重要补充,是典型的收入再分配手段。
(3)权利义务单向性
社会救助体现了权利义务单向性的特征,即对受益者而言,其享受的是单纯的法定权利; 而提供社会救助则成了国家与社会的职责和法定义务。
(4)社会救助还具有全民性特征
虽然设定了申请者申请救助的门槛,但任何人只要达到了这一门槛均有权申请社会救助。同时,对于某些特定事件中的不幸者亦提供救助,而任何人均有可能遭遇自然灾害并成为灾害救助的对象。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并非只是贫困人口的最低保障机制,而是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的最低保障机制。
3. 为什么说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答案】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其原因在于:
(1)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的社会保障机制,从而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
(2)由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
(3)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因此,尽管社会保险制度在产生之初只不过是统治者的一种“怀柔之术”,但它的出现确实使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产生了质的飞跃,即零星的救灾济贫措施发展成为稳定的社会政策,施舍式的社会救助发展成为公民的法定权利。
(4)社会保险制度使人们在因公害事故、健康不良、失业、家庭生计承担者死亡,或因任何其他不幸使收入受到损失的情况下,不至于沦为赤贫。”
4. 医疗保险待遇的给付方式
【答案】医疗保险待遇的给付方式有:
医疗保险费的支付方式可以分为后付制(Fee for Service)和预付制(Budget Control)。前者指按服务项目付费; 后者有总额预算包干、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工资制等方式。
(1)按服务项目付费
这是医疗保险最传统、应用最广泛的支付方式。指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疗机构上报的医疗服务项目和服务量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它属于事后付费。在具体操作上,它可以先由医疗单位付费后再与医疗保险机构结算,也可以先由患者垫付再从医疗保险机构报销部分或全部。这种付费方式具有实际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但由于医疗机构的收入同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数量直接相关,医疗机构因此具有提供过度服务甚至虚报的动机。同时,第三方付费的事实亦使医、患双方缺乏费用控制机制,从而容易造成医疗浪费等结果。
(2)按人头付费
指医疗保险机构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如1年),根据接受医疗服务的被保险人人数和规定的收费标准,预先支付医疗服务费用的支付方式。在此期间(1年),医疗机构负责提供合同规定范围内的一切医疗服务,不再另行收费。按人头付费实际上就是一定时期、一定人数的医疗费用包干制。由于医疗机构的收入与被保险者的人数成正比,与提供的服务成反比,结余归自己,超支自付,这就产生了内在的成本制约机制,从而有利于医疗费用控制和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不过,这种付费方式也可能产生鼓励医疗机构以较低的医疗费用而减少服务提供或降低服务质量的现象。为了保证医疗质量,防止医疗服务质量降低,一些国家甚至规定了每个医生最多照管病人的数量。在丹麦、荷兰、英国最早实行按人头付费的办法后,意大利、美国等国家也广泛采用这种方式来支付医疗费用。
(3)总额预算制
指医疗保险机构通过对服务地区的人口密度、人口死亡率、医院的规模、服务数量和质量、设备设施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和测算后,按照与医院协商确定的年度预算总额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这种付费方式的特点是,医疗机构必须为前来就诊的被保险人提供合同规定的服务,自负盈亏,所以又称为总额预算包干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采用这种付费方式。
(4)按病种付费,亦称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支付
这种方式是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法,将住院病人的疾病分为若干组,每组又根据疾病的轻重程度及有无合并症、并发症分成若干级,同时将住院病人的疾病按诊断、年龄、性别等分为若干组,对每一组的不同级别分别制定价格标准,按照这种价格对该组某级疾病治疗的全过程进行一次性支付。简单地讲,就是按诊断的住院病人的病种进行定额支付。该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激励医院为获得利润而主动降低成本,缩短平均住院日,一定程度上减缓和控制医疗费用上升的趋势。缺点是难以在水平不同的医院、服务项目、质量以及病例的组合中建立准确、恰当的分类系统,尤其是当诊断界限不明时,容易诱使医生令诊断升级,以获得较多的费用支付,而且标准复杂,调整频繁,管理成本较高。
(5)工资制
指社会保险机构根据合同医疗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向他们发工资,以补偿医疗机构人力资源消耗。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医疗保险机构能够较好地控制医院的总成本和人员开支,医务人员的收入也有保障。缺点是由于医疗保险机构支付给医务人员的费用是固定的,与医务人员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无关,所以不能形成对他们的激励机制,有可能会导致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这种方式广泛应用于芬兰、瑞典、前苏联、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土耳其、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以及拉美国家。英国、加拿大等国对医院里的医生也实行这种方式。
二、论述题
5. 为什么要建立全国社保基金?
【答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它肩负着化解社会保障制度转型中出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