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税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税制改革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成功的税制改革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1)税制改革的主要原因
税制改革是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如果一国现行税制存在下列全部或部分问题,税制改革就成为必要。
①现行税制试图实现的目标太多,而没有一个目标能得到有效实现;
②现行税制虽然包含全部主要税种,但因存在部分纳税人或特殊利益集团独享税收减免规定,其税基长期被严重侵蚀;
③单个税种的税率数目繁多,导致相同纳税人的税收待遇不一致;
④现行税制不能实现再分配目标;
⑤税收制度向经济行为主体发出的信弓,与政府其他经济政策发出的信号相反或与政府公布的经济目标背道而驰;
⑥本国的税收制度与其他国家的税收制度很不协调,严重抑制了本国的出口,或者甚至开始阻碍外国直接投资或促使资本外逃;
⑦税制结构一直没有根据经济的结构变化或纳税人的特征变化而相应调整;
⑧现行税制对相同的税基课征多种税,同时还存在着许多繁琐的小税种,大量耗用了本来就有限的征管能力;
⑨税法变得非常复杂,各项规定始终含糊不清,无法使纳税人甚至是诚实的纳税人最大限度地履行纳税义务。
(2)成功税制改革的评价标准
①税制改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政府确立的目标;
②税制改革的可持续性。税制改革本身也许无可挑剔,但如果改革迅速逆转,这项改革不能说是成功的;
③税制改革产生合意的或不合意的副产品的程度。这些副产品是指税制改革所产生的可能预测到也可能没有预测到的主要影响。
(3)成功税制改革需要的条件
①税制改革领导者的勇往直前精神;
②最高行政首脑的大力支持;
③密切配合的相关措施,包括集中专门人才、立法的起草与制定政策一体化、宣传教育与指导;
④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
⑤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克服下列三个约束条件,即预算约束、其他经济政策约束、管理能力约束。
2. 简述外债管理的内容。
【答案】外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全面的外债管理体系; 二是建立合理的外债管理模式。一般来说,外债管理要从总量与结构两个方面来把握,即外债总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国际收支状况相适应,同时,外债的期限、类型、币种、利率等各种构成相对合理,这是建立外债管理体系的出发点。
建立全面的外债管理体系至少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外债的总量管理
总量管理重点在于控制负债率,控制外债的增长速度,使之与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同时,注意把握外债规模和外汇储备之间在总量与结构方面的一致与协调。
(2)外债的期限结构管理
在对外债进行期限结构管理时,注意通过调整新借款的期限结构,一方面防止短期借款的比例过大,另一方面要保证未来偿债压力的相对均衡,避免在特定年份出现偿债压力过大的偿债高峰。
(3)外债的债务种类结构管理
由于外债种类的不同,利率水平也不同,直接影响到外债的成本。因此,在举借新外债时,要尽量举借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4)汇率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日趋频繁,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波动对于外债的影响明显加强。在外债规模逐步增大、外债结构趋于复杂的情况下,必须加强跟踪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走势,采取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控制汇率变化对未来还本付息的不良影响。
(5)外债成本与效益管理
借入外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外债的举借成本和使用效益。在外债的效益管理中,特别要注意外债的使用方向和外债的增值性,即外债管理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
3. 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的理论解释内容是什么?
【答案】“经济发展阶段论”是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共同提出来的,他们用该理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这些投资,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处于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起飞”乃至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将逐步转换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
马斯格雷夫认为,在整个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总投资以及政府投资的绝对数会是增长的,但社会总投资占GDP 的比重以及政府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则会趋于下降。罗斯托认为,一旦经济发展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而且这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也会快于GDP 的增长速度。美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证实了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推断。从图可以看出美国1902-1980年间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其中社会福利支出由7.1%上升为39.4%,而经济发展和运输支出则由28%下降为13.5%,另外,一般行政支出由12%下降为3.5%。
图 美国财政支出中主要项目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趋势
4. 简述国家预算的基木原则。
【答案】国家预算的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国家预算原则主要有五条:
(1)公开性,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资料确实,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顶算中,不得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顶算。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该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5)年度性,任何一个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要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所谓顶算年度。它是指预算收支的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
5. 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答案】各国实施财政政策的实践证明,国债是具有经济效应的,而且在财政政策实施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国债的政策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弥补财政赤字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