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武汉大学艺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精神分析学

【答案】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它是用一种独特的精神分析方法来研究人的无意识的理论和科学,主要包括无意识沦、本能论、泛性论、梦论、人格论等。精神分析学美学是在运用精神分析学的基本观点来解释美和艺术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最基本的美学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与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和深层动因。创始人为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一弗洛伊德,代表人物还有荣格、阿德勒等,该学派用无意识、泛性欲主义和梦幻来解释文艺和审美现象,把艺术看成是性欲的转移和升华。

2. “文以明道”说

【答案】“文以明道”说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涉及“文”“道”关系时的基本命题之一,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中已谈到“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宋代理学家将“文”、“道”关系推向了极端,趋向重“道”而轻“文”,将“文”与“道”的关系看作本末主从的关系。总之,“文以道明”说是把艺术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3. 艺术文化学

【答案】艺术文化学是一门以整个人类文化为参照系来探讨艺术问题、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科。艺术文化学属于艺术分支学科,处于普通文化学和普通艺术学的交叉领域,它重点研究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所具有的地位、作用,以及艺术与其他文化现象如哲学、宗教、道德、科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4. 清初四王

【答案】清初四王,又称“江左四王”,是清初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祈的合称。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四王”以山水画为主,绘画具有“中和”之美,能使人消除偏激浮躁之气,涵养一颗平和仁爱之心。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四王”之首。工诗文书画,尤擅画山水,笔墨苍润松秀,而丘壑少变化。他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代表作品有《西田集》、《西庐画跋》、《浮岚暖翚图》等。王鉴(1598~1677),字元照,王世贞孙,其画善用中锋尖笔,披麻间解索皴画山石,皴法细密,墨色浓润清逸。亦能画青绿山水,烘染得法,研丽融洽,意趣简淡。代表作品有《梦境图》、《秋林山色图》、《秋山图》等。王翚(1632~1717),字石谷,其山水画虽以临古入手,但并非专摹一家,比较注重写生。他贯通诸家,以南宋笔墨,运北宋丘壑,创造出秀润多姿的风格和面貌。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王时敏之孙,代表作有《烟浮远岫图》等。

5. 实用艺术

【答案】实用艺术是指与一般的绘画、雕塑、摄影等强调艺术家个人艺术思想相区分的,通过设计师的工作,为社会大众服务,将实用与审美结合在一起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6. 戏剧的“三一律”模式

【答案】“三一律”是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规则,指戏剧的故事情节、时间、地点三者必须完整单一,每剧限写发生在一天之内、同一地点的单一情节的故事。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莫里哀。这种规则有利于剧作情节简练集中,但作为清规戒律,却束缚了戏剧的发展。18世纪以后,三一律逐步被打破。

7. 艺术

【答案】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活动。作为一种生产,艺术是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活动;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其特有的目的。

8. 文如其人

【答案】文如其人是指艺术家的人格境界决定其艺术作品的格调。西汉美学家杨雄指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身化形,君子小人见矣”即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艺术家的人格境界决定他的艺术作品的格调,是从艺术家的身上寻找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一种观点。

二、简答题

9. 简述宋代花鸟画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

【答案】宋代《宣和画谱》所载北宋宫廷收藏中,有三十位花鸟画家近二千件作品,所画花卉品种达二万余种。宋代花鸟画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

(1)艺术风格

宋代花鸟画善用“勾勒填彩”法,旨趣浓艳,墨线不显,绘画以“徐黄异体”风格为主导。徐黄异体指五代的花鸟画出现的两大阵营,以西蜀黄筌为代表的一派,被称为“黄家富贵”,因为他们多描绘宫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画法精细,以轻色渲染而成; 而江南的徐熙所代表的一派,则多取材于水鸟野卉,画法多用墨笔,色彩极少,相对黄荃一派的风格,这一派被称作“徐熙野逸”。

(2)艺术特点

①绘画表现自然环境中花鸟的运动变化及相互关联

北宋中后期的崔白工画花竹翎毛,尤其以画带有野情野趣的花鸟题材驰名。崔白善于表现在不同季节自然环境中花鸟的运动变化及相互关联; 如《双喜图》等。宋徽宗赵估作为皇帝昏庸无能,但他酷爱和重视绘画,大力扩充画院,兴办画学,画院内一时人才济济,成为中古宫廷绘画最为

兴盛的时期。赵估擅花鸟画,重视写实,现存所传为他的作品多数为细腻柔丽的典型宫廷花鸟画,如《瑞鹤图》、《芙蓉锦鸡图》等。

②绘画善用梅兰竹菊等题材,抒情寄兴,状物言志

宋代的绘画抒情寄兴,状物言志,不完全拘泥于形似格法,多好水墨写意,爱画梅兰竹菊等题材,以表现高洁品格。文人画赋予梅兰竹菊以道德品格,号称“四君子画”。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以形似,独得于象外,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崇高、贞洁、虚心、向上、坚强寄于“四君子”上,这种文人画思想的加入,为花鸟画注入新的内容。文同精通诗词书画,爱画墨竹,开创了“湖州竹派”:扬补之的墨梅成就最高; 郑思肖以画墨兰著名。法常擅水墨写意花鸟,用笔恣肆而形神兼备,对明清水墨写意画产生重大影响。

总之,宋代是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宫廷中装饰堂壁务求华美,使花鸟画再贵族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会上中上层阶层需求及工艺装饰也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和活跃,涌现了大量技巧高超的名手。如黄筌的儿子黄居宷,具有宫廷“黄家富贵”的风格。北宋真宗时期四川赵昌以画色彩明丽的折枝花果著名,生动逼真,其他花鸟画家还有崔白、徽宗赵估等也不胜枚举。

10.谈谈你对艺术美与现实美关系的理解。(车尔尼雪夫斯基与黑格尔关于艺术美与现实美关系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他们是怎样论证的? 试评论其长处与短处并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黑格尔关于艺术美与现实美关系的观点

黑格尔认为艺术美高于现实美,艺术美是为了弥补生活的缺陷。

这是唯心主义的美学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自然中的美是无意图的,而艺术中的美是有意图的; 现实中的美是少见的,而艺术中的美是常见的; 现实中的美是短暂的,而艺术中的美是永恒的; 现实中的美是相对的,而艺术中的美是绝对的。

(2)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艺术美与现实美关系的观点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他认为现实中的美是真正的美、彻底的美,艺术美是生活美的粗糙拙劣的模仿。

这显然是旧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美是发展的、变化的,意图并不能够创造美。持这种观点的人混淆了“最美”“完美”和“美”的界限。

(3)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辨证关系主要体现在:

①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它具有客观性。艺术作品以社会生活为创作源泉和基础,是现实美的再现。

②艺术美高于现实美,具有主观性。现实中的美往往是不纯粹的、分散的、平淡的、不能令人满意的:而艺术中的美是纯粹的、集中的、强烈的、理想的、令人满意的:艺术美源于现实美,是现实美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