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国有建筑企业公司化改制问题研究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公司化,产权清晰,约束、激励机制

  摘要

实践表明,公司化改造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同样面临着公司化改造的紧迫任务。从1978年开始,国有建筑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1978年-1982年,简单的放权让利阶段;1983年-1986年,实行"利改税"和增强企业活力阶段;1987年-1992年,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1992年以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阶段。近年来开始实施的债权转股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进一步深化。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总的来看,国有建筑企业改革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持作用进-步增强。但是仍然存在着艰巨的任务与诸多的问题。据有关部门对全国21个省、市的12534家国有建筑企业的不完全统计,国有建筑企业改革至今,共有1049家企业改为国有控股企业,占8.37%;524家改为国有参股企业,占4.18%;3329家实现国有资本完全退出,占26.56%。已经改制的国有建筑企业中,有4645家企业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仍有6099家企业尚未改制。而且,在国有建筑企业的改制工作中,如何切实做到规范推进、公开公正,有效维护出资人、债权人和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可见,进一步深化公司化改制,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有建筑企业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国有建筑企业既有其他国有企业相同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行业所固有的特征。多年来,理论界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的一般性研究相当多,而对国有建筑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的研究却不多见。因此,有必要从国有建筑企业的实际与特点出发,借鉴国有建筑企业公司化改造的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深化国有建筑企业公司化改造的探索和研究。对国有建筑企业公司化改造进行研究,是为了促进国有建筑企业公司化改造的成功,提升国有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建筑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以国有大型建筑企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从大型国有建筑企业集团公司化改造的一般理论分析出发,结合大型国有建筑企业集团的实际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国有建筑企业改制中产权清晰问题,国有资产的界定、评估与保护问题,管理者的选聘与约束激励机制问题,公司形式与经营模式的选择问题。 本文的结构如下: 引论:从我国国有建筑企业公司化改造的现状、存在问题入手,阐述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基本思路和意义。 第一部分,关于国有建筑企业的产权清晰问题。认为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机制,是国有建筑企业产权清晰的基本前提。进而对如何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国有资产委托代理机制进行了研究。 第二部分,关于建筑业国有资产的界定、评估与保护。界定了建筑业国有资产的范围、科学的评估方法,重点分析了建筑业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渠道以及如何有效防止改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三部分,关于国有建筑企业管理者的选聘与约束激励机制。从国有企业管理者的选聘现状入手,提出了比较合理的选聘方法。然后阐述了对公司管理者进行激励与约束的必要性,以及激励与约束机制内容。 第四部分,关于国有建筑企业公司形式与管理模式的选择。阐述了可供国有建筑企业选择的公司形式及其适用范围,比较适于采取的内部管理模式。然后探索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机制及与其他关联公司的协调机制。 本文的主要独立见解包括:认为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机制是国有建筑企业产权清晰的基本前提;对完善建筑企业国有资产的代理机制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对防止建筑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措施必做了有益探索;对改制后的国有建筑企业的关联协作机制进行了独立研究。作者期望,本文的探讨能为国有建筑企业公司化改造的顺利进行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促进国有建筑企业公司化改造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