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体验性实验设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体验性,实验设计

  摘要

目前我国的初中化学教育,由于中考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都把注意力放在文化课的知识学习上,往往忽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初中化学学科化学启蒙教育的特点,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体验。致使初中化学理论知识远强于实践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理念强调要打通教育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在社会中具有实践能力的人,要体现教育功能的价值。为此,化学教学必须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自身的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学生,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让从学生内部发展起来,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教师应改变"传授"和"接受"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体验"和"建构"的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创造力,发展化学科学素养。而体验性学习方式为初中化学教育提供了一个的新的思路。体验性学习是指指学习者完全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探索的主人,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做中学"。化学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实验方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的方法推动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它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化学实验也是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和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纵观世界化学教育的发展,化学实验不仅仅是一种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直观手段,而且还是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能力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动手做实验,不仅仅能验证实验原理、巩固知识和训练实验操作,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形成相互协作、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实验又是人的一种主观活动。对于初学化学者而言,通过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现象美、仪器美、化学变化的真实存在性,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对化学理论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 本文在结合自身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初中化学教材的特点,调研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体验性实验设计,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1)系统地探讨了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特点、学生主动性发挥方面的问题,为化学实验教学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2)通过对体验性化学实验设计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组织和开展体验性实验设计,为化学教学和学习方式提供新的思路。(3)通过体验性实验教学的个案研究,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一种新的方式。 本文分为理论研究部分和教学案例研究部分: 理论研究部分系统探讨了体验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学习者个体的主动参与性、学习者情感参与性、学习的过程性、生成性、学习的情景性、场景性、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与评价性等。对传统学习方式和体验形学习方式的本质区别作了比较,使教师和学生更能深刻认识体验性学习的优点。从初三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体验性实验设计的必要性和意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初中学生心里发展的特点,以及化学学科的特点,确定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体验性实验设计的意义、组织形式、实施的原则和方法,构建了初中化学体验性实验设计的教学模式。 教学案例研究部分是根据理论研究部分提出的原则、策略、方法和对教师的要求,从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三个方面实施体验性实验教学设计,进行教育实践研究。通过初中化学体验性实验设计,提高了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化学的科学态度,以及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学生化学学习的主体意识及探究意识;促进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自我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