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833社会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亲社会行为
【答案】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它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原因,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有:①社会生物学观点认为,亲社会行为是人的先天特性,来自人们的基因,可以遗传。②社会交换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个人试图尽可能获得最大利益,同时又尽可能少地付出代价的社会交换过程。③社会规范论认为,人类道德准则中最普遍的成分是交互性规范。交互性规范是支配社会交换、保持社会关系中得失平衡的一个基本原则;社会责任规范是社会期待人们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其影响因素包括:①文化因素;②情境因素;③家庭成员的行为;④学校、同伴与媒体的影响;⑤受助者特征;⑥助人者特征等。
2. 去个性化
【答案】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中因丧失个性特征、自我理性和责任意识而表现出来的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无理智状态。此概念由费斯廷杰于1952年提出。它可使人处于个性化状态的原因有:①匿名性。在临时聚成的群体中,个人的身份特征不为他人所知,行为上的约束力减少。②责任感丧失。在集群情境下,个人往往把行为后果推卸到群体身上,不像平日单独行动时那样考虑自己的责任。③情绪感染。由于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识变弱,表现出与其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④极端自我卷入后暂时的心理活动高度集中于外界事物。⑤药物、酒精或催眠等。
3. 社会交换理论
【答案】社会交换理论是霍曼斯等人采用经济学概念来解释社会行为有赖于相互强化而得以持续的理论。代表人物是霍曼斯、阿当斯和沃尔斯。其主要思想来源是功利主义经济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类学。其理论要点包括:①客观上存在适合于有机体的规律,如动物与人有寻求最大奖赏和快乐与尽少付出代价并避免痛苦的倾向。②人的社会行为服从社会交换规律。如果一个人以行动带给别人以好处,并迫使对方做出互惠的行动,造成一种公平的关系和相互获益,那么这种相互作用的行为与关系就会得到继续与发展,否则就会减少、疏淡或停止。③分配公平原则。
阿当斯、沃尔斯特等进而将其发展为公平理论。认为每人所得到收益(报酬)与他的投入(代价)遵循一定的比例,即收益越多,投入也越高。在双方交往中,人们会权衡自己的收支与对方的收支,采取各种行为以保持心理上的平衡。
4. 参照群体
【答案】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以其信念、态度及价值观念作为评价、规范自身及他人行为标准的群体。它是个体思想行为的参照系统,由美国心理学家海曼最早提出。个体常采用该群体的规范和价值标准作为自己态度与信念的基础和行动标准。参照群体可以是个体所属的家庭、学校、宗教及经济等群体,也可以是他不属于的或想象中的群体。它对个体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对于有负面影响的参照群体,个体不但不认同,还要以该团体的价值、
态度作为警惕与激励因素。每个人都有他的参照群体,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在它的影响下完成的。
二、多项选择题
5. 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A.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B. 卡尔•荣格
C. 凯伦•霍妮
D.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
【答案】ABCD
【解析】四个选项均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除此以外,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埃里克•埃里克森、安娜•弗洛伊德等。
6. 影响助人行为的情境因素有( )。
A.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B. 相似性
C. 匆忙与助人代价
D. 情境性的内疚—补偿
【答案】ACD
【解析】受助者、助人者以及助人情境三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个体的助人行为。受助者特点方面的影响因素有:性别、相似性、外部特征和人格特征。助人者特征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年龄与性别、认知特点、个性特点和心境。情境影响因素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匆忙与助人代价、情境性的内疚—补偿。
7. 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不同而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 )。
A. 刻板印象
B. 首因效应
C. 近因效应
D. 光环效应
【答案】BC
【解析】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8. 从众的功能有( )。
A. 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
B. 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
C. 从众行为有时虽然不是按照个体本意做出的,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
D. 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个体通过理性抉择,选择从众
【答案】AB
9. 个体归因时,通常遵从( )。
A. 客观性原则
B. 不变性原则
C. 折扣原则
D. 协变原则
【答案】BCD
【解析】个体归因时通常遵从不变性原则、折扣原则和协变性原则。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通常使用不变性原则,就是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间的不变联系。折扣原则是归因理论的另一个主要研究者凯利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打了折扣。协变原则是指人们归因时试图找出一种效应是否由于各种条件下的规律性协变而产生。
10.下列属于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提出的五个普遍性命题的是( )。
A. 成功命题
B. 侵犯—赞同命题
C. 价值命题
D. 剥夺与满足命题
【答案】ABCD
【解析】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提出的五个普遍性命题包括:①成功命题;②刺激命题;③价值命题;④剥夺—满足命题;⑤侵犯—赞同命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