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833社会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答案】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是指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的双方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会更加牢固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为:按照认知不协调理论,如果选择是自愿的,人们会倾向于増加对所选择对象的喜欢程度;当选择是强迫的时候,人们会降低对所选择对象的好感。因此,当强迫人们做出某种选择时,人们对这种选择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而这种心态会促使人们做出相反的选择,并实际上增加对自己所选择的对象的喜欢。因此,当外在压力要求人们放弃自己选择的恋人时,由于心理抗拒的作用,人们反而更转向自己自由选择的恋人,并增加对恋人的喜欢程度。
2. 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
【答案】社会助长指人的活动由于他人同时参加或者在场旁观,从而使活动效率得到提高的现象。其内容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同他人共同活动时,活动效率的提高,即共同活动效应,另一种是当他人在场旁观时活动效率的提高,即观众效应。其产生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群体背景之所以能够唤起行为内驱力,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社会助长作用不仅可以引起人们行为数量上的增加,还可以提高有些工作中的行为质量。但是随着任务难度的増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甚至最终变为社会干扰。群体背景究竟起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工作任务的性质和个体对任务的熟悉程度。
3. 非对称性社会互动
【答案】非对称性社会互动是相对于对称性社会互动而言的一种沟通和互动形式。在这种互动中,互动双方的地位、作用等不对等。其三种主要形式为:暗示、模仿与感染。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接受到的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而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模仿是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感染实质上是情绪的传递交流,因此相似性就成为感染的基本条件,这也是感染者的心理基础。
因为在这些互动形式中,互动双方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所以才有了暗示者与被暗示者、模仿者与被模仿者、感染者与被感染者之分。
4. 基本归因错误
【答案】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个体在进行归因时,经常会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人所处情境的重要性的现象。产生基本错误归因的原因包括:①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地从内因去评价结果,而忽略外因对结果的影响;②因为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他因素突出,所以人们把原因归因于行动者,而忽略其环境背景。基本归因错误
有时还表现为行动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偏差,当人们评价他人时习惯于作内部归因,而对自己进行评价时,习惯作外部归因。
二、多项选择题
5. 凯利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 )。
A. 行动者
B. 刺激物
C. 环境背景
D. 对象
【答案】ABC
【解析】凯利吸收了海德的归因理论,于1967年提出了三维归因理论,也称之为立方体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主体、刺激客体以及背景。
6. 高水平智能通过( )对影响力发挥作用。
A. 社会比较机制
B. 社会认知正确机制
C. 社会交换机制
D. 成功与利益获得机制
【答案】ABCD
7.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属于人际沟通的是( )。
A. 眉目传情
B.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 鸿雁传书
D. 道路以目
【答案】ACD
【解析】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眉目传情是使用眼睛传递爱意,鸿雁传书指用鸿雁来传递信件;道路以目也是以眼睛来相互传递信息。
8. 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不同而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 )。
A. 刻板印象
B. 首因效应
C. 近因效应
D. 光环效应
【答案】BC
【解析】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9. 从众的功能有( )。
A. 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
B. 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
C. 从众行为有时虽然不是按照个体本意做出的,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
D. 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个体通过理性抉择,选择从众
【答案】AB
10.态度与价值观有根本的不同,在于( )。
A. 价值观更抽象
B. 价值观更稳定和持久
C. 态度具有间接性
D. 价值观具有间接性
【答案】ABD
【解析】态度与价值观有根本的不同。首先价值观与态度相比,更抽象和一般,更稳定和持久,更不容易转变。其次,价值观不像态度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对象,也没有直接的行为动力意义。它对行为的作用是间接的,价值观通过影响态度而最终影响行为。
11.2003年在部分地区“非典”流行期间,家庭中人际关系比以往和谐,这是因为( )。
A. 悲惨情境刺激了人们的亲和行动
B. 群体面临较大的压力
C. 人们的恐惧较高
D. 政府号召全力战胜“非典”
【答案】ABC
【解析】人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家庭中人际关系比以往和谐,从社会心理学方面来看,是人们亲和倾向增强的表现。其主要的原因有:①亲和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恐惧是现实危险信号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和倾向越明显。②面对巨大压力时,亲和倾向明显。③悲惨的情境刺激了人们的亲和行动。
12.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社会认同研究的应用领域?( )
A. 组织凝聚力
B. 国际关系
C. 族群或族裔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