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902公共管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规划方法
【答案】规划方法是运筹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随机规划等。其中,线性规划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成功的运筹学模型,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的有效方法。
2. 市场
【答案】市场是指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由买卖关系引发出来的卖方与卖方之问的关系以及买方与买方之间的关系。一般地,将市场称作第二部门。市场的主要特点包括:①它是现代社会中私人物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②它由各种正式的私人组织(企业)组成; ③市场中的私人组织(企业)提供物品(或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 ④分散决策和基于互利的自主交易是市场提供物品(或服务)的主要模式。
3. 第三类错误
【答案】第三类错误由政策学家拉伊法(Raiffa )提出的。当认定政策问题时,所感受到的问题情境必须与元问题的性质相符合,所搜索到的元问题也必须符合实质问题,而当将实质问题转化为形式问题时,更必须维持一致的关系。如果这些阶段的转化过程中,发生了认定错误的现象,换言之,后设问题不能反映问题情境,实质问题与兀问题是两回事,形式问题无法凸显实质问题的真相,这些现象都是犯了相当可怕的“第三类型错误”,即当应该解决正确的问题时,却解决了错误的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了错误的问题。政策学家拉伊发认为,统计学家在从事假设检验的工作时容易犯第一与第二类错误,这种错误还不是很危险; 第三类错误乃是政策分析与规划过程中相当致命的错误,因此,一位好的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分析家,必须尽量避兔陷入此种错误。
4. 备择方案设计
【答案】备择方案设计是指设计供决策者用来解决政策问题、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措施或办法的行为。政策方案设计一是解决政策问题的关键性步骤,具体可以分两步走:①进行政策方案的轮廓设想:②对政策方案加以细化。
5. 沉淀成本
【答案】沉淀成本是指政策实施中己经投入且无法挽回的成本。面对高昂的沉淀成本,决策者往往进退两难。一方面,政策己经被证明为无效的或失败的,继续投入资金只会扩大损失; 另一方面,如果放弃,那么己经投入的巨额资金将因政策的终止而付之东流。对决策者来说,不计较政策目前的效果,让其再持续一段时间以观后效,似乎是明智而保险的做法。
6. 政策影响
【答案】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例如,如果提供给老年人的家庭食品服务数量是政策产出的一个合适的衡量指标的话,那么老年人日平均蛋白质摄入量就是政策影响的一个衡量指标。对政策影响进行监测时,有一点非常重要,即目标群体不必一定是受益者。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或计划影响的个体、群体或组织,而受益者则是指政策影响对其有益的群体。
7. 公共政策问题
【答案】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1)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①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②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只有上述现象或问题己为大多数公众所察觉,潜在的社会问题才能变成现实的政策问题。
③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冲突激烈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决策当局的重视与行动,此时社会问题就转变为政策问题。
④团体的活动与力量。在现代社会,人们只有加入一定的团体或组织,以团体或组织的力量和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政府决策部门。
⑤政府的必要行动。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决策权力的行使者,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政策问题有两个基本条件:
a. 政府不能包揽一切社会问题的治理,有些社会问题需要靠市场交换机制或社会自治机制来解决;
b. 属于政府能力范围内的事务,有些社会问题虽然属于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务,但政府受财力、精力等治理能力的限制,也可能会消极对待某些社会问题。
(2)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
①政策问题的关联性。政策问题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孤立实体,事实上,某一领域的政策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其他领域的政策问题,不同领域的政策问题是相互关联着的。
②政策问题的主观性。虽然政策问题有其客观情势,但最主要的是人类以概念淦释问题情境的感觉产物,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③政策问题的人为性。只有当人们对改变某些问题情势的希望做出判断时,才可能产生政策问题。
④政策问题的动态性。一个政策问题可能具有不同的答案,答案本身也很可能转变成为一个问题,因此,政策问题与解决方案经常互相流动。
8. 利益分配
【答案】利益分配是指国家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单位之间以及承担单位中个人的利益情况。如果利益分配不当就会损伤承担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导致项目合作破裂。利益分配的结果既能使部分人获得利益,也可以使部分人失去利益。比如物价政策,就经常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谋取合理的平衡。有时会削弱生产者的利益,有时则抑制消费者的利益。但公共政策的最大特点之一,总是要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而抑制少数人的利益。
二、简答题
9. 何谓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1)非营利组织的内涵
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设立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自愿人员组成的,实现自我管理的,具有独立、公共和民间性质的组织或团体。非营利组织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涉及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多个领域。
(2)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①正式的组织。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制度化,临时和非正式的民众集合并不是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同时要得到国家法律的合法承认; 这种法人资格,才能为团体托付订定契约和保管财物。
②民间的组织。必须与政府组织分开,既不是政府组织的部分,也不由政府官员充任的基金会所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非营利组织不能接受政府的明显支持,或者政府官员不能成为董事; 最主要的在于其在基本结构上是民间组织,不能为政府控制。
③非利益的分配。不是专为本身组织生产利润,非营利组织在特定的时间中聚集利润,但是要将其使用在机构的基本任务,而不是分配给组织内的财源提供者,这是非营利组织与私人企业的最大不同之处。
④自己治理。非营利组织能监控他们自己的活动,有其内部的治理程序,而不接受外在团体的控制。
⑤志愿性的团体。非营利组织包括某些程度的志愿参与机构活动的导引或是事务的管理,特别是志愿人员组成负责领导的董事会。
⑥公共利益的属性。非营利组织为公共目的服务,并提供公共财产。
10.当代各国政府再造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答案】(1)美国政府再造的主要策略
①顾客至上,民众优先
a. 要求联邦各机构遵守新颁布的“顾客服务标准”,加速改善对纳税人的服务; b. 促进公共服务机关间的竞争,逐步消除公营独占事业,统一联邦机构的成本会计标准; c. 创造市场经济活动,推动公营事业私有化; d. 利用自由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以市场机能取代政府的直接管制。
②删减法规,简化程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