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数学系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我们必须坚持川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这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 )所要求的。

A. 客观性原则

B. 发展性原则

C. 教育性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B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

A. 内部动机

B. 外部动机

C. 社会交往动机

D. 自我提高动机。

【考点】学习动机类型。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对学习动机的分类的考查。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成分,可分为认知动机、自我提高动机和社会交往动机。其中,社会交往动机和自我提高动机属于外部动机,认知动机属于内部动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是学生的好学和乐学等认知动机。另外,学习动机还可以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来分成: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 第三种,就是奥苏贝尔将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因自己的学业而获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3.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 )组块

A.6±2

B.6±12

C.7±1

D.7±2

【答案】D

4. 在梅耶学习过程模式中“工作记忆”是指( )。

A 长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机械记忆

D. 意义记忆

【答案】B

5.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 勤奋感

B. 亲密感

C. 自我完善感

D. 自我同一感。

【考点】埃里克森的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答案】D

【解析】艾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①婴儿期(0~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②儿童早期(2~4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③学前期(4~7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④学龄期(7~1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⑤青年期(12~18岁):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体验忠诚的实现。⑥成年早期(18~25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⑦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⑧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因此,答案选D 。

6. 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为( )

A. 原型启发

B. 原型定向

C. 原型操作

D. 原型内化

【答案】D

7. 1913年,华生发表了著名的论文( )。在该文中,他明确提出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

A. “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

B. “行为主义心理学”

C. “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D. “行为主义的幼稚教育”

【答案】C

8. 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塑造

【考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答案】B

【解析】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 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根据斯金纳的观点,强化的目的就是提高反应的概率。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中止厌恶刺激的方式来实现。惩罚的目的是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题目中的某生因受到过点名回答问题的负强化作用,所以就越来越经常地坐在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

9. 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了模型由加工系统、( )和期望系统组成。

A. 操作系统

B. 执行控制系统

D. 预期系统

D. 反馈系统

【答案】B

10.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年。

A.1879

B.1903

C.1897

D.1798

【答案】A

11.( )是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