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研方法(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案】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是对教育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教育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发展定量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是使教育研究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方面。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如下:
(1)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是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常用的集中量数有三种: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差异量数
差异量数是描述次数分布中“离中趋势”这一特征的统计量,简称“差异量”。一组数据,若离中趋势小,则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大;反之,若离中趋势大,则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小。最常用的差异量有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
(3)地位量数(相对位置量数)
相对位置量数有百分等级与标准分数两种。标准分数,主要指Z 分数。Z 分数是一种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分数中所处位置的量数。
2. 简要说明在教育研究中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文献检索。
【答案】教育文献是记载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它贯穿于教育研究的全过程,从选题,初步调查以及论证课题,制定计划,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到形成研究报告,都离不开有关课题文献的检查和利用,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教育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是判断一国或一地教育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在教育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宂方向 文献资料提供科研选题的依据。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搜集现有的与这一特定研究领域的有关信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作系统的评判性的分析。内容包括:该课题前人或他人的主要研究成果,达到的研究水平,研究的重点,研究的方法、经验和问题。要了解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修正和补充,在此问题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从而进一步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自己的问题。只有了解了有关研究的动态,才能选定最有价值又最值得研究的前沿课题,才能发现前人研究问题所涉及的范围。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研究学术思想和最新成就,了解科研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
进行教育研究,必须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不仅可以找到获得课题科学回答的线索,使研究范围内的概
念、理论具体化,而且为更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丰富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之上。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文献资料提供科学研究的有关信息,使研究者充分占有资料,从而避免做前人已解决的问题,重复前人已经提出的正确观点,甚至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
正是教育文献的以上重要作用决定了在教育研究中必须进行检索。
3. 非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案】非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有:
(1)非结构型问卷也称开放式问卷,问卷由自由作答的问题组成,是非固定应答题。这类问卷,提出问题下列可能答案,由被试自由陈述。
结构型问卷,也称为封闭式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
(2)非结构式问卷就题型分析,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问答式的。
结构型问卷可根据是否使用文字,划分为图画式与文字式根据答案的不同形式还可划分为:选择式、排列式和尺度式。适合于使用统计方法和进行量化处理。。
(3)非结构型问卷,多用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尚不清楚的探索性研究中。因为答卷人回答自由,答案多种多样,所以整理资料比较费时费力。可使对问题的了解更深入,即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使对问题的探讨在更深度的情况下进行。如果采用集体访问,可以将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来,供集体讨论. 填答者可不受任何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明填答者的动机、态度、意见等,利于作深度研究使用。缺点是资料分散,难以统计,而且需要花费填答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结构式问卷有限定的答案,增强了调查对象回答的一致性。把数据列成表通常比较简明、耗时少。结构式问卷可能存在限制答卷者回答广度的缺点。
二、论述题
4. 试述观察法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与局限。
,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答案】所谓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 )
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研究对象的第一手原始材料,就无法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观察,即一般口常的观察。即语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偶然性。日常观察是科学研究观察的基础和初级形式。另一种是科学观察,研究者按照预定的计划,对于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选择,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条件下的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等外部表现,搜集事实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的较深入认识。
(1)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科研方法,观察法贯穿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并在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某一现象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地观察,从而获得认识该事物的比较充实、比较客观的事实材料。在此基础上确定某个教育现象得以发展的条件,科学地分析和说明所研究的教育现象及过程。通过观察获得对事物的最直接的认识. 它有利于教育科学理论的提出. 也是总结研究教育经验基本方法之一。
②观察研究也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的重要途径。教育研究假设所推导出来的关于未知事实的结论,只有通过观察到的科学事实加以检验时才是科学的,有价值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理论所以能够成立,其根源就在于它同大量的单个观察关联着,听理论的„真理性‟也正在此”。
③观察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通过观察可直接导致形成某些新课题,发现某些新观点、新理论,为教育研究开拓新的方向和领域。观察方便易行,不必使用特殊设计的复杂仪器设备,不需要特殊条件,适用于广大的研究范围。观察法不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正常发展,因此不会产生不良后果。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的兴趣、动机、个性以及认识能力的研究性观察,更客观地了解学生行为的各个方面及个别差异,才能正确评价学生行为并有的放矢地提出教育设想和方案,真正收到成效。
(2)观察研究方法的本质同时也规定了它的局限性。由于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必然会受到错综复杂的各种各样偶然因素的干扰;由于研究者在观察时原则上不能支配和控制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过程,从而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局限:
①不能判断“为什么”
这一类因果关系的问题,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问题。原因在于,“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必然性的证明是在人类活动中,在实验中,在劳动中”。
②由于观察时间和观察情境的限制,在研究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
③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
④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
观察的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要将研究结论类推到其它总体中时,应谨慎小心。特别是观察者个人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感情色彩可能影响到观察对象的态度和行为,而研究的偏差又不易被察觉,从而影响观察结果解释的客观性。
总之,看到以上这些观察法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一方面我们要在掌握其特性的基础上,要将观察法与其它研究方法结合使用;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好它的基本作用,同时说明要真正科学地使用观察法进行教育研究,需要研究者有科学的态度和掌握方法的使用要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