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研方法(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答案】与其它研究方法一样,比较研究法同样存在一个基本的实施程序。各国学者对此发表了不同见解。

(1)德国的希克尔和美国乔治•贝雷迪提出比较研究区分为纪实、解释、并列、比较四个阶段:

①纪实一收集整理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客观地描述事实;

②解释——多元地解释所描述的事实的含义;

③并列——将判明了的事实加以整理、并列,揭示其异同,提出比较分析所必需的假说,作出结论。

④比较——通过比较研究,验证所提出的假说,作出结论。

(2)综合各家对于比较研究法步骤的描述,可以看出,运用比较研究,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比较的目的,选定比较主题。这是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根据研究课题确定比较的内容,限定比较的范围,从而使比较目标明确而集中;第二,按比较主题统一比较标准。比较标准既有可比性又有稳定性。这是比较的依据和基础。

②广泛搜集、整理资料。通过查阅文献、调查、实验等多种方法,尽可能客观地搜集所要研究的教育现象的有关资料。

③对材料的比较分析。这是比较研究的重要环节,从初步分析到深入分析,要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和评价。分析时要注意事物间的因果性和全面性。

④作出比较结论。

最后要通过理论与实践论证所得的结论。

2. 非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案】非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有:

(1)非结构型问卷也称开放式问卷,问卷由自由作答的问题组成,是非固定应答题。这类问卷,提出问题下列可能答案,由被试自由陈述。

结构型问卷,也称为封闭式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

(2)非结构式问卷就题型分析,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问答式的。

结构型问卷可根据是否使用文字,划分为图画式与文字式根据答案的不同形式还可划分为:选择式、排列式和尺度式。适合于使用统计方法和进行量化处理。。

(3)非结构型问卷,多用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尚不清楚的探索性研究中。因为答卷人回答自

由,答案多种多样,所以整理资料比较费时费力。可使对问题的了解更深入,即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使对问题的探讨在更深度的情况下进行。如果采用集体访问,可以将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来,供集体讨论. 填答者可不受任何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明填答者的动机、态度、意见等,利于作深度研究使用。缺点是资料分散,难以统计,而且需要花费填答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结构式问卷有限定的答案,增强了调查对象回答的一致性。把数据列成表通常比较简明、耗时少。结构式问卷可能存在限制答卷者回答广度的缺点。

3. 一个好的假设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对各种教育问题和现象所作的且尚待证明的初步解释都属于假设性质。

(1)假设的功能主要在于它是理论的先导,起着纲领性作用。假设能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通过逻辑论证使研究课题更加明确,并按确定目标决定研究方法和收集资料,指导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

(2)—个好的假设,是探索教育规律,形成理论的前阶,是进行教育研究的核心。假设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要有:

①假设能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通过逻辑论证使研究课题更加明确,并按确定目标决定研究方法和收集资料,指导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

②假设能帮助研究者根据确定目标的要求,在限定的范围内有计划地设计和进行一系列的观察研究、实验研究;而假设得到观察、实验的支持,就会发展成为建立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③假设是教育科学探索的必经阶段,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手段。

总之,课题研究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而科学理论在未经实践检验之前只具有科学假设的性质。教育研究是探求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教育内部结构及其起源、发展的规律,一旦有了好的假设,研究者就能根据确定目标的要求,在限定的范围内有计划地设计和进行一系列的观察研究、实验研究;而好的假设得到观察、实验的支持,就会发展成为建立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同样,假设是教育科学探索的必经阶段,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手段。

二、论述题

4. 试述科研群体优化组合的基本原则。

【答案】科研群体是一个有一定结构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系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群体的整体性的功能,就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増强科研群体的聚合力

所谓聚合力,是一种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群体内的每个成员都应自觉地服从于同一活动目标,形成浓厚的团结协作气氛,树立集体主义精神,也就是说要形成合力。缺乏凝聚力的

科研群体是很难胜任高难度、高质量的科研工作的。

要使科研群体有强的聚合力,关键在于需要有良好的科研氛围,表现在群体成员对研究目标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对所研究的课题的重要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并决心为完成这一研究课题而不懈奋斗;表现在群体成员对集体荣誉的自觉维护,严肃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并能很好地相互协调合作。而每一成员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又取决于要有一个有威信的、作风民主的领导核心。

(2)科研群体要有合理的层次结构

按系统科学方法论观点,任何系统都具有多层次的结构,系统功能取决于系统内部各要素结构的程序。科研群体的层次结构是否合理,同样关系到群体研究潜能的发挥。

合理的科研群体层次结构应全面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专业结构。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多学科的参与,需要有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脑科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等各领域的专门人才。尤其是带有综合性或边缘性质的研究课题,更需要各专业人才的优化组合。

②智能结构。据大量研究说明,不同人有不同的智能特长,有人擅长于抽象逻辑思维和推导演绎,而有的人却擅长于具体形象思维;有的人善于观察实验和操作,有强的动手能力,有的人则具有出众的理解力和很强的分析整理、综合归纳能力,因此,需要根据课题的性质,恰当地选择和搭配人才结构。

③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经验,要尽可能老、中、青结合。老一代研究者理论功底雄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考虑问题辩证而全面,但体力和精力有限。中年研究人员年富力强,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独立工作能力。青年研究人员朝气蓬勃,知识结构较新,思维敏捷,不拘泥于陈规,易于接受新事物,但缺乏经验,阅历较浅。三部分人结合,将发挥出结合的研究效益。

(3)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①首先要制定科研工作条例,作为科研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活动依据。按照国家教育发展的阶段计划进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并明确确定本地区、本单位一定时期内科研的主攻方向和研究重点,避免选题重复。

②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即做好课题立项、论证、阶段检查工作。具体内容包括:负责任务的组织落实,了解检查和督促课题进展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指导;组织好初期的课题论证、中期课题检查和后期的成果评价与鉴定。要将学术研究、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③要建立科学研究资料情报网络和信息库,加强教育信息的收集、整理与交流。另外,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拨专款没立教育科研基金,尤其是对刚刚起步的有发展前景的富于生命力的新学科领域研究课题,以及青年研究工作者,给予重点扶持。

综上所述,科研群体优化组合的基本原则涉及面非常详细可行,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客观实际灵活运用。基本原则来源于实践,更进一步的服务于实践,应用

于实践。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原则以及各种客观因素,有的放矢,科研群体得以优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