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本文旨在讨论怎样将Krashen 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理论应用于我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输入是指学习者通过听和读接触到的语言材料。习得目的语是一个由量到质的转化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促使学生接触大量不断重复再现的语言和信息而使其语言能力逐渐发生变化。
所谓“可理解输入”是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Krashen 把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 i+1。这里的1 就是当前语言知识与下一阶段语言知识之间的距离。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i+1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为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语言输入的作用就是激活大脑中的习得机制,而激活的条件就是恰当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可见,可理解语言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教师的最大职责就是让学生接受尽可能多的可理解的语料。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应具备以下几点:(Comprehensibility)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备条件;(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语言输入材料有趣又相关联,这样学习者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轻松习得语言:(Enough Input)足够输入量。
作者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对高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语言基本功的科学训练证明:经过仔细选择的语言材料加以科学安排的课堂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一系列科学,系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有效的,可操作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正如我们所知,学习的过程是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吸收和同化,从而形成新知识。实践证明:适当、适量的、相互关联的,充足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很有帮助。因此,英语教师要科学安排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得当,同时还要兼顾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语言理解能力,并适时通过反馈修改课堂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认可和鼓励,使学生在相对愉悦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语言潜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话语,因为教师话语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始终。为了使语言教学活动交际成功,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语境适时调整自己的话语,以便于学生充分理解教师话语,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积极营造一个相对轻松,活跃的英语学习氛围,使教与学能够共进。
本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第二章:克拉申的语言输入理论回顾:第三章: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理论在中国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第四章:结论;第五章:几点教学建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