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策执行
【答案】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协调与控制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政策执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政策活动的一个组成环节。
2. 取舍理论
【答案】取舍理论来源于正统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政策或经济目标时,通常把现有资源假定为有限的和固定的,若他们面临多项政策或是多重目标的选择,那就必须要有所取舍,采取某项政策或是目标,就必须要舍弃其他选择。
3. 过程途径
【答案】过程途径的要点是将政策看作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通过政治与政策的关系对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阶段性或程序化的研究,这是行为主义政治学观点在公共政策研究上的反映。政策过程被视为是一系列政治活动的构成。根据政策过程的每一步骤的特点,对政策加以分析,从而发现政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决策应当如何做出。
4. 公共选择
【答案】公共选择理论义称新政治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政治行为与过程的一个跨经济学、政治学的新领域。公共选择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其代表人物包括布坎南、约瑟夫. 阿罗等。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公共选择理论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限度或局限性以及“政府失败”问题作为研究重点。
(2)坚持“经济人”假设,采用个人主义的方法论,用交易的观点来看待政治过程。
(3)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找使政府最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制约体制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最高目标。
(4)公共选择理论试图从研究官僚和政客的角度上探索政府带来的影响,并且假设这些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私利采取行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增进自己的经济利益(如他们的个人福利)。
(5)公共选择理论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式(通常是博弈论和决策论)探索政治上的决策进行过程,以此揭露在政府体制下必然出现的效率低下现象。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结论之一是主张在一个民主政体里,由于选民间有着理性的无知现象,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利益最终无法满足民众的需求。公共选择理论因此经常被视为反政府管制的理论。
5. 政策监测
【答案】政策监测是指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的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根据政策监测的不同时态,政策监测可以分为事前监测、事中监测和事后监测三种。
6. 政策指标
【答案】政策指标是指衡量政策目标的量或质的尺度(如指数、数字或其他的质的尺度),是对政策目标的具体说明。每个重要的或基本的经济社会政策,通常都有若干个具体的指标作为衡量政策目标的尺度。政策指标可以是量化的指标,也可以是质的指标。量化指标是指用数量或指数表示某一社会现象、社会变化和社会发展。根据指标所要衡量的政策领域的不同,可以将政策指标粗略地划分为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政治指标。
二、简答题
7. 运用政策分析程序,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向市长推荐你所偏好的方案。
【答案】综合政策分析家的观点,政策分析过程大致包括以下步骤:
(1)问题界定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市长和政策分析家面临的问题是对城市中心地区的一块土地采取什么措施,这是问题的浅层次陈述,关键是通过对这块土地的处理能够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因此,案例中问题界定转化为通过对土地的处理,实现城市税收的增长和交通状况的改善。
(2)标准设立
本案例中,主要涉及到对土地经济价值的利用和发挥,可以使用成本一收益的方法。即对这块土地的处理的各种方式中,哪种方式付出的成本最小,产生的收益最大; 同时,另一个标准是改善城市的公共交通,方便居民的出行,以增加政策的可接受性。
(3)方案搜寻
案例中对该土地的处理,大致有三种方案:第一种是建设停车场; 第二种是招标拍卖; 第三种是拖延一段时间再来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4)结果顶测
三种方案都能产生一定的益处。第一种方案建设停车场,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增加城市的停车位; 第二种方案可以获得土地出让的收入,政府操心少,同时地块被写字楼开发商建设成写字楼后,政府可以获得城市财产税的收入; 第三种方案有利于搁置暂时的争议,进行进一步
地深入研究,有利于审慎地作出决策。但这都是预测,最终的结果还得看力案实施后的结果。
(5)方案抉择
作为城市的高级政策分析家,最能体现其政策分析水平的就在于方案抉择。现将三种方案的净收益计算如下:
第一种方案:停车费:7000×7×365=1788.5(万); 零售税:42000×7000×4.5%=13230(万); 成本:建设管理费=7000=800×(980+90)万=9362.5万; 拆迁费:28万,净收益=停车费+零售税-成本=5628(万),同时由于该地块周边是文化、购物和商业区,建设大型的停车场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
第二种方案:土地出让的收入+城市财产税远小于第一种方案,不可取。
第三种方案:拖延时间容易导致问题悬而未决,不利于交通状况的改善。
(6)政策执行与监测本案例中,建设停车场的政策只有在政策执行中得到很好的执行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起到缓解交通状况的目的,因此,应制定政策执行方案,通过招标选择合格的建筑商建设停车场,将停车场的管理外包给有资质的私人公司管理,在建设停车场的各个环节上实行监事制度。
(7)结果评估
建设停车场的政策在建设过程中,应半年一评估,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建成后,对停车场的运营应一年评估,确保运营的效益,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改进政策的实施效果。
8. 简要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
【答案】公共政策执行的绩效并非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诸多因素交互影响的产物。影响政策执行力与绩效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的方一面:
(1)政策问题的性质
政策问题的性质涉及到间题的相依性、动态性、时空性及受影响之标的的人口的特性。政策执行的成败,与欲解决问题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问题的性质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①标的人口行为的分殊性。分殊性的程度越高,则越难建构清晰明确的统一管理标准以作为评估绩效的标准,因此执行的成效将会大打折扣。
②标的人口的数目多寡。政策所涉及的标的人口数目越少,越肯定,将越可能动员支持、拥护或反对政策的执行。
③标的人口行为需要调适的程度。一般人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常养成某种固定的行为模式,不喜欢作太大的改变。因此,如果政策执行时需要大幅度地改变标的人口的行为方式,政策执行遭遇的阻力或抗拒性的可能性就较大。
(2)政策执行的资源
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需要一定的资源作为支持和后盾。影响政策执行的资源因素主要包括:
①人员。人员是政策执行的主力。执行人员的管理技巧及行政技巧,是执行过程中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