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614马克思主义原理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小企业
【答案】中小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各国经济的发展表明,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最主要的作用是:(1)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2)中小企业是技术革新的重要源泉; (3)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 (4)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2. 活劳动
【答案】活劳动是指劳动者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即新加入到劳动对象中的抽象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加进了人的活劳动,才能使生产资料改变成为适合人们需要的新的使用价值,离开了活劳动,所有的生产资料本身只是一堆死物。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属于物化劳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只能借助于活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一切生产资料的价值,只能转移,自身不可能发生增殖。而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凝结在新产品中的活劳动则创造出新的价值。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在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中,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特别要坚持活劳动是商品价值唯一源泉的理论。
3. 成本价格
【答案】成本价格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掉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总和。成本价格的范畴抹杀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因为当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归为成本价格这一范畴时,剩余价值就被看作是商品价值在成本以上的增加额,即资本家所费资本的产物。不仅如此,对资本家来说,剩余价值还是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因为预付资本虽然只有一部分加入成本价格,但在物质形态上却全部参与商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成本价格不仅是资本家账簿卜的项目,它对现实的商品生产也会产生实际的影响:(1)成本价格的补偿是资本家实现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2)成本价格的高低是决定资本家在市场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3)成本价格决定着资本家的盈亏。
4.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答案】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指有限的土地被农业资本家使用后所形成的对土地的经营性垄断。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这是因为:(1)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获得的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稳定地存在。这种土地资本主义经营垄断,限制了农业资本的自由转移和竞争,使农业中的超额利润经常地、稳定地存在,从而可以形成固定的收入作为级差地租缴纳给土地所有者。(2)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土地经营垄断的存在使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不能由农业中的中等生产条件决定,而必须由劣等生产条件决定。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资本家按照这个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农产品,都可以得到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因而可将这个超额利润作为级差地租缴纳给土地所有者。
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进行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取更高的垄断利润,同时,国家从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调节经济活动,调节各阶级和各阶层的关系,以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有:(1)在社会经济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 (2)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3)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具有全面性、稳定性和经常性; (4)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有了明确的理论依据。
6. 国际经济协调
【答案】国际经济协调是指在多边主义或者双边主义体制范围内,以各国政府为主体,对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广泛讨论和协商,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妥协协议,以便实现对国家间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联合干预与调节,从而使世界经济得以正常运行。国际经济协调主要内容包括:
(1)国际贸易协调。其目的主要在于消除贸易障碍、贸易失衡和贸易摩擦,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以推动各国及世界经济的增长。(2)国际收支与汇率协调。主要是针对国际收支严重失衡、汇率剧烈波动等有损国际经济顺利运行的情况,通过采取各种国际金融协调措施,使各国恢复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维持汇率稳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3)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这种协调主要采取三种形式:对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协调; 在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进行政策协调; 以国际协商为基础,进行双边或多边政策协调。(4)突发事件协调。针对某些意外冲击,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性国际经济协调,使危机得到缓解和遏制。国际经济协调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改善了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缓解了世界经济冲突与矛盾,是当代世界经济顺利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
二、简答题
7. 马克思把流通费用分为哪两类? 交易的特点如何影响交易费用和交易协调方式?
【答案】(1)流通费用的分类
马克思把流通费用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源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延续,称为生产性流通费用; 另一类单纯为资本在流通中变换形态即实现买卖交易所消耗的费用,称为纯粹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又可分为由买卖过程引起的交易费用和簿记费用。
(2)交易的特点和对交易费用的影响
由于不同的交易过程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对交易费用就有不同的影响。与交易费用有关的交易过程一般有三个特点:
①资产专业化程度
有些交易,资产专业化程度很低,那么交易费用就比较低。但有些交易,资产专业化程度很高,交易双方在交易中被捆在一起,不易退出交易关系,交易费用就高。
②交易的不确定性
在交易费用的研究中,不确定性的含义很广。它既包括那种只要花费代价便能预见的变故,从而可以在合约中预先设置条款加以处理; 也包括那种事前最多只能加以粗略猜想的变故; 还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即交易一方掌握了另一方所不知晓的重要信息。不确定性很高时,交易双方对未来可能的变故都很难预测,因此很难达成进入交易的合约,交易费用就高。
③交易的频率
如果双方的交易量很大并且正常地不断进行,那么,就很值得双方花费资源去作一个特殊安排。尽管这种特殊安排可能花费不少资源,但这种花费可以分摊到大量不断进行的交易中去,因此相对交易费用便下降了。反之,如果双方的交易是“一锤子买卖”,或者偶尔为之,那么花费资源去设计专门为双方服务的交易机制就不划算。可见,交易频率通过影响相对交易费用从而影响到交易方式的选择。
上述分析说明,不同类型的交易过程引起不同程度的交易费用。因此,不同的交易过程应该用不同的交易协调方式来进行。
(3)交易与交易协调方式
①交易协调方式是指交易双方根据情况变化调整交易条件的方式。不同的交易过程应该用不同的交易协调方式来进行,从而选择那种使交易费用最小的交易协调结构。通常采用的有市场合约和垂直联合这两种不同的交易协调结构。在纯粹市场和约和完全垂直联合之间,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些办法。
②从经济学角度说,选择交易结构的问题也像其他经济选择(投资、消费、就业等)一样,选择者必须考虑不同选择的相对成本与收益关系。交易者将选择那种使交易费用最小的交易协调结构。但何种交易协调结构能使交易费用最小,并无一定成规,须视交易过程的特征而定,也就是说,要看资产专业化程度、不确定性以及交易频率这些变量而定。
③如果资产专业化程度很低,那么,无论是否有不确定性或者交易频率大小,只要采用市场合约形式就可以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对于交易协调结构的选择也有类似的影响。不确定性越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