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614马克思主义原理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平均利润
【答案】平均利润是指投入不同生产部门的预付资本按照社会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公式为:平均利润=预付资本额X 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小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部门间的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平均利润率实质上也就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平均利润只是通过市场竞争和资本转移而形成的大致的平均数,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平均趋势。在资本主义社会,平均利润的形成进一步掩盖了利润来自剩余价值这一本质联系。因为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一个部门获得的利润量与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往往是不一致的。
2. 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
【答案】(1)个别资本是指通过独立地从事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活动来发挥职能作用的资本。各个个别资本在其运动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共同构成社会总资本。因此,个别资本是社会总资本的有机组成部分。
(2)社会总资本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在资本运动中,资本首先表现为彼此独立的个别资本,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循环运动。但是所有个别资本又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社会总资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资本与个别资本的区别在于:第一,社会总资本的运行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 第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运行,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流通,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 第三,社会总资本运行,除了资本流通外,还包括一般商品流通。因此,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要比个别资本再生产过程复杂得多。
3. 交换价值
【答案】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一定量的某种商品可以按各种不相同的比例与许多其他商品相交换。因此,交换价值不只一种,而是多种。不同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交换,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可以使它们相等的共同东西。这个共同东西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千差万别,无法进行比较。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还有另外一个属性,即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其中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它构成商品的价值。所以,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比例即交换价值的基础。也就是说,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
为它们含有相同的价值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生产时间
【答案】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在生产领域停留的时间。它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1)生产时间中主要的部分就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指生产一种商品所经过的劳动过程的全部时间,或指劳动期间,即是指一定生产部门为提供一件成品所需要的相互联系的工作日数目。
(2)非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过程中断的时间。非劳动时间包括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停工时间和生产资料的储存时间:①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是指某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独立地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理变化的时间; ②停工时间主要是指机器设备在正常检修或工人夜间休息时而停止发挥作用的时间; ③生产资料的储存时间是指生产资料虽己进入生产领域,但还没有投入生产过程的那一段时间。生产资料的这种正常储备,是维持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3)生产时间要长于劳动时间。在劳动时间内,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互结合,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劳动时间是资本循环的时间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时间。而在自然力作用时间、停工时间和生产资料储存时间这三个非劳动时间内没有劳动的实际耗费,同时生产资料也不起吸收活劳动的作用,因而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加速资本周转,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仅要缩短劳动时间,而且也要尽量缩短非劳动时间,减少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距。
5. 钉住汇率制
【答案】钉住汇率制是指本国货币按某种固定比价同另一国的货币挂钩(即“钉住”),从而本国货币的汇率随着所“钉住”国货币汇率的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所挂钩或“钉住”的货币必然是主要国家的比较坚挺和稳定的货币,如美元、英镑。在牙买加体制中,全球1/3的国家实行独立浮动或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其余2/3的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
6. 货币资本
【答案】货币资本是指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使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只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而不是独立的资本,它的独立形态是借贷资本。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中最典型、最片面、也是最一般的形式。说它是最典型的,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表现得最明显; 说它是最片面的,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不仅把货币作为过程的开始和终结,而且直截了当地表明货币资本可以带来更多的货币,似乎货币本身可以生产出更多的货币; 说它是最一般的,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的反复运动己经包括着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
二、简答题
7. 谈谈你对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认识,并说明这些矛盾怎样才能顺利解决。
【答案】(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①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由于生产资料为私人所有,商品生产者独立地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归私人支配,这就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 由于社会分工,各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
②商品生产者把产品当作商品来生产,因此他的私人劳动必须表现出它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必须转化为社会劳动; 但在生产过程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私人劳动,即劳动的私人性质,而不是劳动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的成功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这就产生了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
①商品经济中的其他矛盾,都是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基础上产生的,并且都是由它所决定的。
私人劳动的社会性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表现出来,而进行商品交换,就必须要求对生产商品的劳动量进行比较和计算。为此,必须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无差别的抽象劳动。这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这样,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又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因此,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矛盾都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商品能否卖出去,意味着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被社会承认,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决定了小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少数人发财致富,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成为资本家,大部分人贫困破产,沦为无产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上产生的。
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
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为了解决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必须加强有力和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
在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中,企业和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是分散的,它们各自进行经济决策,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事生产和经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它们的经济活动不可能自发地同宏观经济的整体利益和需要相互协调。为解决微观经济行为与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的矛盾,必须加强和完善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运用各种手段和政策,引导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的要求相适应,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同社会的宏观发展目标相互统一和衔接。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也要重视计划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有则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