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政治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政治
【答案】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按照这一定义,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是:
①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体之间,这其中,它主要发生于国家这一行为主体之问,同时,它也发生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
②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③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政治关系体系的总和。
2. 宗教政党
【答案】宗教政党是指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宗教与政权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宗教政党首先是一种政党,它是某些阶级或社会集团的代表,在政治上以夺取政权上台执政为目标。但宗教政党又具有鲜明的宗教属性,它将宗教教义结合到政治纲领之中。在宗教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群体,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并通过自己的力量对社会发展的政策和走向施加影响。宗教政党往往出现在有着政教合一传统或政教关系比较密切的国家里,如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宗教政党在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 民族
【答案】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对其概念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将民族狭义定义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因此,民族与人种不同,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不同而形成的。民族的一般特征可以从相互关联的四个方面来考察:
①共同的语言。这是民族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共同语言,这种共同语言是在经济交往和社会交往的基础上产生的。
②共同的地域。这是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民族形成的外部条件。分散居住在互不相连的地方,彼此没有共同生活地域的人们,是不可能形成一个民族的。
③共同的经济生活。这是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④共同的心理素质。这是民族存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和特征。在共同的经济生活、紧密的社会交往和统一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各民族逐步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以上四个方面的特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不能将他们割裂开来孤立地加以认识。
4. 政治制度
【答案】政治制度包括政府体制、政党制度、利益集团活动规则等,其中政府体制是政治制度的核心,一个国家的政府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他政治制度的设置和运转。政治制度的运转一方面表现为法律命令的实施,另一方面又受到法律规范的制约以及其他政治规范(政治信仰、政治传统和政治道德等)的影响。
5. 政治社团
【答案】政治团体是指那些区别于政党和国家机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去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利益群体。代表特定集团的利益,是政治团体存在的基础; 参与和影响政治过程,是它的主要任务; 通过影响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来实现集团利益,是政治团体的基本政治性质。政治社团的形成,是社会政治关系的要求,也是政治参与行为的组织和制度体现。在当代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社团得到很大发展,己成为社会政治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政治生活和政府政策的制定、执行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组织,政治社团具有以下一般特征:
①政治社团的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
②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③政治社团参与政府的政策过程,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
④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6. 君主论
【答案】《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其主要内容有: ①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看法。他在《君主论》中指出,政治就是人与人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因此,君主必须要像狮子一般凶猛、像狐狸一样的狡猾。他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从事政治的人,必须要以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方式来保持和维护自己的权力。政治活动的这种特征,要求君主必须要不择手段,残酷、欺骗、背信弃义、不讲情面等。
②《君主论》还提出了政治关系的基础是财产关系的著名论断,而且从国家的目的出发,第一次提出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马基雅维利主张为了实现夺取权力和掌握权力这一目的,可以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③《君主论》关于人性和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大量的论述,完全摆脱了伦理学对政治的限制,重新规定了政治活动的本质。马基雅维利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
二、简答题
7. 如何理解民族自决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答案】民族自决与国家主权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作为自主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民族自决权的具体运用,可能是选择统一与联合,也可能是
选择分离与独立。在后一种情况下,民族自决常常表现为对国家身份的追求,一般是摆脱某个国家的管辖,成为独立的主权单位。这又有两种类型:一是摆脱帝国统治; 二是分离出原属的多民族国家。
(2)由于随着历史的进步,宗主权已丧失合法性,因此对它的破坏是正义的。但对“分离出原属的多民族国家”类型来说,受损的却是国家主权原则。由于国家主权原则被公认为是国际法的基石,因此对它的破坏决不能简单地看作是正义之举。如果国家主权可以被随意践踏,国际交往便无平等、秩序可言,霸权主义和分裂主义就会畅行无阻,民族自决权也就遭到扭曲而背离了它的根本目的。
8.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
【答案】消极自由是指个人不受外部力量干涉的自由,含有被动的不受控制的意味。人在“被动”意义上的自由,即人在意志上不受他人的强制,在行为上不受他人的干涉,也就是“免于强制和干涉”的状态。
积极自由是指个人有利于自己的自由,表现为主动追求的自由。人在“主动”意义上的自由,即作为主体的人做的决定和选择,均基于自身的主动意志而非任何外部力量。当一个人是自主的或自决的,他就处于“积极”自由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由是“做……的自由”。
(1)二者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是一种自由的状态,相对于不自由而言。无论是积极自由还是消极自由,首先都是与自由有关的,个人在自己的行为状态中不受强力的肆意控制。
②都需要秩序的保障。无秩序下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2)二者的区别是:
①目的不同。消极自由的目的仅仅是免于控制和压迫。而积极自由在此基础上还期望有所作为。在这一意义上,积极自由的程度更高一些。
②个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消极自由下,个人完全可以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不去争取什么。积极自由下,个人需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争取有所作为。
③作用不同。消极自由仅使人免受强制,对个人能力的提高并无多大的作用。积极自由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个人能力的提高,对个人和社会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9. 单一制及其主要特点。
【答案】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单一制国家的基本特点在于:
(1)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
(2)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
(3)国家具有统一的中央政权机关,最高国家权力归中央掌
握,
(4)全国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按地域划分,各地域的地方权力必须受中央权力的统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