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科技大学体育课部611行政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我国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
【答案】公务员考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管理权限。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全面考察和评价的制度。考核制度的建立为对公务员的奖惩、任用、培训、晋级增资等提供重要依据,对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优化公务员队伍、强化对公务员监督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有重要作用。
公务员考核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实事求是地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必须坚持民主公开原则。西方有些国家一般只有上级考核下级。考核结果不公布,一般情况下不通知本人,或者只将可以改进的缺点通知本人。而我国公务员考核通过征求意见、民主评议、民意测验和公务员代表参加考核组织等方式,按照管理权限公开地对公务员进行考察,小仅考核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对象要公开,考核结果也要公开,以便接受群众民主监督考核内容以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为基本依据,主要包括德、能、勤、绩,而注重工作成绩。考核的程序和力法,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2)一方面,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另一方面又要走群众路线,依法保证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特别是考核担仃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司局及以上领导职务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年度考核时还要进行民主评议或民意测验。其次,考核要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平时考核为定期考核积累资料和提供依据。年度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公务员考核等次,各国不尽相同。如英国公务员为a (特别优异者)、s (甚为良好者)、c (满意者)、D (普通者)、E (不良者)五等。美国分为不满意、满意、特别优异三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干部考核一般只对干部作定性的描述,不分等次。公务员制度建立后,公务员的年度考核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对国家公务员的考核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本人如果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对国家公务员的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依据。
2. 行政人员的权利。
【答案】公务员权利是指法律对公务员可以享有某种利益或可以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国家给予公务员达到某种要求或实现某种法定利益的合法手段和可能条件,公务员可依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运用这些合法手段和可能条件去实现某种行为。任何机关和个人不得侵犯。对公务员来说,大部分权利是有选择性的,这些权利如同时又具有义务的性质,但不得放弃。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是:
(1)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
(2)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
(3)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4)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5)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6)提出申诉和控告;
(7)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辞职;
(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3. 简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
【答案】(1)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信息资源管理是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为满足信息需求而实施的集约化管理活动,包括对信息活动要素(信息、人员、技术设备、资金等)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2)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
①微观管理。这是最基层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以基于政务部门、信息机构等具体组织层面的信息资源管理为对象; 以分析组织内部各类人员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采用综合管理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开发、集成和控制为主要任务。
②中观管理。介于宏观和微观间的管理层次,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和明显的地区性、行业性特点。是以地区、行业的信息资源管理为对象,以制定地区或行业政策法规和条例来组织与协调本地区、本行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活动,及本地区和本行业与其他地区或行业间的信息资源交流、协作,实现本地区或本行业的信息资源的利益最大化为主要任务。
③宏观管理。宏观管理是战略管理,由国家信息资源管理部门通过经济、法律、有关政策、法规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从总量和结构上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活动,管理效果带有总量和全局性质; 确定目标、进行投资决策,并为各行政管理主体中观层次信息资源管理提供条件; 确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保密和保存制度,协调与国际间的信息资源交流合作关系; 以资源的最优配置原理确定信息资源分布。
(3)信息资源管理的要素
①架构。信息资源规划以架构设计为主线,总体架构的设计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
②组织。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属于战略性部门,从行政管理大局与战略出发来全盘统筹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提升。
③环境。指通过制定统一、强制、自上而下的法规、标准以及规范以明确与信息资源管理有关的各种技术框架与规范。
④服务。指通过服务记录数据库、服务知识库、服务管理对象资源目录库、服务管理规则库,以搭建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各项功能。
⑤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的支撑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技术就是基础架构平
台软件技术,包括整合、安全、系统支撑平台。
4. 简述公共预算的功能和目标。
【答案】(1)公共预算的功能
公共预算包括以下三种基本功能:
①控制功能。控制是指为确保有效实施特定工作任务而对具体人、财、物的控制,所以,它常建立在对预算支出详细分类的基础上。19世纪形成的现代公共预算就是这种预算体系。其控制性集中体现在已形成的分项列支预算。它以详细收支科目体系为基础编制政府预算,罗列了详细收入信息,方便于控制。
②管理功能。管理是指确定了组织目标后,项目管理者确保有效地获得和利用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它非常关注管理绩效。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绩效预算就是这样一种预算体系。
③计划功能。计划是指确定组织目标、测算为实现组织目标需要的资源,以及决定怎样获取、使用这些资源等一系列决策过程,主要回答“做什么”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计划项目预算最集中地体现公共预算这一功能,它极其强调根据中期战略计划设计和选择项目,然后再用项目去推动资金分配; 当然,预算体系也可以侧重两种以上的功能。
总之,通过预算的特点和作用,可以看出建立一套完备的预算体系的重要性。各国的预算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以致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
(2)公共预算的目标
公共预算在二个层次上影响公共部门运作。公共预算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基本职能和目标:加强对财政总额的控制、按战略意义上的优先顺序分配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或运作效率。从根本上讲,公共预算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财政问责机制。公共预算最终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制度确保财政资金的吸取和使用履行对公民的责任,实现财政问责。
①总额控制。总额控制指对收支总额的控制,以确保日常财政能平稳运行、财政在长期中有可持续性并维持财政健康。总额控制意味着预算参与者不能随意增加收入和追加支出的限额。这并不是说政府的支出不能增加。即使政府的支出年年增加,但如果这种增加与收入的正常增加相称,这个政府仍是满足财政可持续性的。
②配置效率。由十每个社会的资源都稀缺,因此,改进资源配置效率非常重要。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有两大基本资源配置机制:市场机制和公共预算。为实现资源配置效率,不仅需要一个能够有效率地配置资源的市场机制,还必须有一个理性的、负责的公共预算制度,将稀缺资源有效率地配置去实现公共利益,增进人民福利。对于财政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提高配置效率更是意义重大。
③运作效率。运作效率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有效率地组织和管理财政交易,防止资金被贪污、挪用和浪费,确保立法机构通过的预算能严格而有效地执行,提高收入和支出管理的效率。改进运作效率需要考虑四个问题:控制、灵活性、协调与激励。在预算执行中,基本控制机制是必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