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大学0223国际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汇率超调
【答案】汇率超调也称“汇率调节过度”,是一种关于汇率动态的理论,指当汇率对某一扰动做出反应时,汇率最初的变动会超过其最终要达到的均衡水平,然后逐渐恢复到长期均衡位置的现象。
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率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不同市场对外界冲击的调节速度不同是造成汇率调节过度的主要原因,资产市场对冲击的反应灵敏,调节及时,而产品市场的价格调节则较缓慢,从而使汇率变动偏离其均衡水平。例如,当货币供给非预期地增加时,资产市场会及时做出反应。这时人们的名义收入和名义货币需求高于长期水平,利率低于长期均衡水平,人们纷纷购买外国金融资产,造成对外汇的过度需求,本国货币的汇率下跌过度,偏离其长期均衡水平。其后,产品市场才对货币供给的增加做出反应,国内物价上涨,导致人们的名义货币需求增加,刺激利率上升,本国货币的汇率回升,趋向新的长期均衡汇率水平。
2. 进口配额
【答案】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指一国政府对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如一个季度、半年或一年)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所给予的直接的限制。在配额以内,该商品可以进口;配额以外,则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处以罚金后方能进口。进口配额主要有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两种:①绝对配额,即政府对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绝对配额又有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之分。全球配额适用于来自任何国家的商品;国别配额是指在总配额内按国家分配固定的配额,超过规定的配额便不准进口。②关税配额,即进口国对进口商品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以及附加税,或处以罚金。关税配额根据进口商品的来源,可分为全球性关税配额和国别关税配额;按照征收关税的目的,可分为优惠性关税配额和非优惠性关税配额。
3. 载体货币
【答案】载体货币是一种在发行该种货币以外国家的国际交易中被广泛用作度量标准的货币。因为美元在如此众多的外汇交易中发挥着中枢作用,美元有时也被称为载体货币。
4. 关税同盟
【答案】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参加同盟的国家划为一个关税区域,在区域内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同时对区域外采取统一的关税及其他贸易限制等措施。关税同盟是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关税同盟可以分为完全关税同盟和不完全关税同盟。
完全关税同盟是指将各加盟国的关税完全废除,这种关税同盟按惯例不受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约束。但事实上,当关税同盟成立时,各国原有的关税并不能立即完全废除,为避免引起经济混乱,只能循序渐进。所以,在过渡时期,加盟国仍有一些关税存在,这种情况就是“不完全关税同盟”。不完全关税同盟由于不能避免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约束,因此必须取得同盟外其他各国的谅解。
5. 短期
【答案】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在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可以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生产者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投入是不变要素投入,例如,机器设备、厂房等;生产者在短期内可以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可变要素投入。在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的要素投入,例如,劳动、原材料、燃料等。
6. 政府预算赤字
【答案】政府预算赤字指在编制预算时就出现的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的差额。之所以会出现预算赤字,有许多原因,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因为政府管理不当而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间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7. 技术转移
【答案】技术转移是指一国向另一国就产品制造、生产方式、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所进行的转让。技术转移有多种途径:向国外销售含有新技术的资本品和消费品;向国外出售专利权或设计;向外国政府或企业传授新技术、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在国外投资生产等等。技术转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技术转移可分为无偿转让和有偿转让;从转让国和受让国之间关系来看,技术转移分为垂直转让和水平转让。除此之外,技术转让还可分为简单型转让和吸收型转让。
8. 发展中国家
【答案】发展中国家是对现阶段尚处于贫穷落后或不发达状态、力图加快经济发展的国家的总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共同特征,如人均收入水平低、贫困程度严重、人口负担重、就业不充分、劳动生产率低下、存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并存的二元结构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通常采用的划分标准有三种,即发展水平标准、资源标准和制度标准:
(1)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主要是按照人均国民总收入(GNI )、工业化程度和产业结构状况等因素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
(2)按资源标准分类即按照国土面积、地理位置、人口数量、资源数量和自然环境等情况对
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由此区分出自然资源丰富国家或自然资源贫乏国家、沿海国家或内陆国家。
(3)按制度标准分类,发展中国家可分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和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民族主义国家两大类。
二、综合分析题
9. 有两个国家A 和B ,在休谟所描述的金本位制下,如果B 国的收入向A 国转移,请分析两国是如何再度实现其国际收支平衡的。
【答案】因为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如果收入从B 国转移到A 国,使得A 国的国内储蓄増加,B 国的国内储蓄减少。因此,A 国经常项目出现盈余,B 国经常项目赤字。在休谟的模型中,收入从B 国转移到A 国,即黄金从B 国流向A 国。随着黄金的输入,A 国的货币供给量増加,A 国的物价水平上升;同时,随着黄金的输出,B 国的货币供给量减少,B 国物价下降。两国的相对物价水平的变动,使得消费从A 国转移到B 国商品,从而恢复两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10.政府可能会关注大规模的经常项目赤字或盈余,你能找出其中的理由吗?政府为什么会关注该国的官方结算余额(即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政府关注经常项目赤字或盈余是因为,从长期而言,经常项目赤字或盈余的情形是不可维持的。在某些情形下,经常项目赤字是允许的,例如一国现在出现经常项目赤字来提高该国的生产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未来的国民收入。但是对于任一阶段的经常项目赤字,必须在相应的某一阶段内,支出小于收入,即经常项目出现盈余,将盈余用于支付外国债务。在未出现异常的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对于一个经济而言,最优的经济增长路径是一条消费相对于收入而言随时间逐渐被熨平的路径。
政府关注官方结算余额是因为官方结算余额能够全面地反映一国的整体金融实力。一方面,它区分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全面地反映了一国的顺差或逆差,一国金融当局应根据这些情况,相应地调动官方储备资产和运用对外债务来平衡国际收支。另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官方结算余额还可以作为衡量汇率走势的指标,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另一方面,根据本国货币与国际储备的密切联系,货币当局应通过货币控制手段来缓解官方储备变动给国内货币市场带来的冲击。
11.假设一个对国际资本流动开放的经济实行爬行钉住汇率制,货币每年贬值那么国内名义利率和外国名义利率的关系如何?如果爬行钉住汇率不是完全可信的,会发生什么情况?
则对于实行爬行钉住汇率制的国家而言,根据利率平价,预
【答案】
如果货币每年贬值期货币贬值率必须等于两国的利差,所以该国的名义利率会超过国外利率
如果爬行钉住汇率不是完全可信的,则由于大幅贬值会使得预期的贬值幅度大于官方宣布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