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渐深入,翻译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彰显其重要性,仅就我国语境下的英语教学与学习者来说,它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手段。因此,本篇论文试图探讨一些有关翻译法教学的策略和技巧,以期为我国中学及高等教育的英语教与学活动找到一些思路及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一种现象很普遍:在目前我国的语言环境下,由于英语初学者单词有限,句法知识不全,在英语教学中就不可避免的会碰到翻译--两种语言的互译这一问题,对相当多的外语学习者来说,翻译通常都能作为较好的学习辅助手段,通过发现、对照两种语言的差异,帮助学习者逐步构建语言运用能力。 翻译法不仅能使学习者更准确地理解原文意义,而且还能令人领略到别国的语言之美。更重要的是,在我国现有环境下,人们有时还脱离不了汉语思维,翻译作品作为一种阅读输入,它也能为英语学习者学会用英语表达思想提前做一些基本且必要的储备。 尽管有关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文章和书籍习见不鲜,然而将翻译作为学习英语的一种方法进行探讨的论文却凤毛麟角,并不多见。本篇论文中,"翻译法教学"涵盖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国家课程设置中规定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而是力图探求在整个英语教与学过程中使之在最广阔范围内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从自己的学习经历与教学经验中深感翻译教学法在中学及高等教育的英语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容乐观的是,真正具有翻译专业知识的合格教师还比较有限。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非翻译专业的英语教师不能挤出时间和精力来获得有关翻译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至于在学生要求翻译较难较复杂的句子时而颇感尴尬。也有些教师离开了参考书的标准答案就做不出翻译练习来。所以需要更多的教师能掌握一些翻译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技巧。为此,本文分别讨论了五种策略和三种技巧,以期为英语教与学做出一定的贡献。 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翻译日益彰显其重要性,由此我们一方面需要借鉴西方翻译理论,另一方面迫切需要重视提高翻译教学法。 文章的第二部分描述了两个概念--策略与技巧及其辨证统一关系,脱离了技巧,策略只能成为空谈;没有策略的宏观把握,技巧也只能付诸东流,不能产生预期效果。 文章的第三部分提出了一些在翻译教法学中具有宏观调控作用的基本策略。如:首先让学生预知两种语言的差异,告知学生正确的翻译思维程序;设计一些符合翻译思维程序的生动且有意义的例句;重视实践能力要多于纯理论知识 , 强调翻译技巧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对看似矛盾的技巧运用在文章的第四部分详述展开,有例子有分析。删减与增补、正说与反说、具体与抽象。 第五部分提供了一份调查问卷及统计数据,测查在英语学习中借翻译这一辅助手段所占的比例。提出假设-初学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离不开借翻译这一学习手段,得以证实。 基于以上讨论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应视翻译法教学为传统的、过时的、无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最好掌握翻译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技巧,以促进英语教学。在可能的条件下,教师还要多创设直接利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学习环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