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852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在广义的教育中,受教育者是指( )。
A. 所有在校学生
B. 学龄儿童
C. 所有的学习者
D. 知识经验不足的人
【答案】C
【解析】在广义的教育中,受教育的对象非常广泛,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身份、不分职业背景,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都成为受教育者。
2. 1990~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A. 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 ,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
C. 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
D. 课程的问题
【答案】A
【解析】我国在1990~1994年期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该研究指出“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3. 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 注意倾听
B. 言语专业化
C. 注意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
D. 用点头、抚摸鼓励幼儿
【答案】B
【解析】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等非语言的沟通,表达出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 还可以通过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用准确的言语沟通,平等地与幼儿交流。教师不能使用专业化的言语与幼儿沟通,因为幼儿对专业化的语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者根本理解不了。因此,答案为B 。
4.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小时。( )
A.1; 2
B.1.5; 2.5
C.2; 3
【答案】C
【解析】为了保障幼儿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
5. ( )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主要是针对当时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的。
A. 启蒙性
B ,独立自主性
C. 发展适宜性
D. 综合性
【答案】C
【解析】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它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发展适宜性就是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
6. 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
A. 出生的第一年
B.3~4岁
C.5~6岁
D.6~10岁
【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初生婴儿的平均身高为50厘米,第一年会增加24厘米,此后每年增加10-20厘米; 初生的婴儿平均体重为3.2千克,一年体重可增加至三倍,在前五个月中重量的增加最大,约为出生时的两倍,以后的生长速度会减慢。因此,答案选A 。
7. 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社会大范围和( )。
A. 教学活动中
B. 幼儿园小范围
C. 课堂小范围来看。
D. 学校
【答案】B
【解析】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等。这种观点使我们可以从社会大范围和幼儿园小范围来看待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因此,答案为B 。
8. ( )是幼儿从事各种探究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应有意识地培养。
A. 兴趣和求知欲
B. 幼儿的积极性
C. 经验基础
D. 创新能力
【答案】A
【解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作用。学生只有对某事物有兴趣,才能积极地、主动地去学习; 求知欲则进一步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探索未来的兴趣。因此,答案为A 。
9. 国家规定保育员的最低学历是( )。
A. 初中毕业学历
B. 中专学历
C. 高中毕业学历
D. 小学毕业学历
【答案】A
【解析】国家对保育员的最低学历作了相关规定,指出初中毕业学历为最低学历。因此,答案为A 。
10.职业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在幼儿面前保持开阔的心胸,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这是由于( )。
A. 幼儿的心灵脆弱敏感,易受消极情绪的影响
B. 孩子也喜欢美好的形象
C. 一般园长都要求教师这样做
D. 幼儿教师大多是女性
【答案】A
【解析】教师难免会有烦恼和痛苦,但作为幼儿教师,如果将一些消极的影响带到幼儿园,带到工作中,就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因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和敏感的。教师要时刻意识到这种不照情绪给孩子造成的恶劣影响,保持开阔的心胸,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幼儿面前始终保持稳定、良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