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之毛中特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小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的历史阶段,不具有一般的普遍的适用性,因此,将它视为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起始阶段是错误的。
2. “一国两制”仅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一种最佳方案。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和平共处是处理国际关系必须遵循的普遍准则,“一国两制”构想将这一准则的精神应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小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以解决祖国的和平统一问题。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新话,是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既不是传统的单一制,又不是通常的复合制,而是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组织形式,即不仅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而且容纳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
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原则坚定性,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中国国家主权的统一与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坚持国家主体即祖国大陆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策略灵活性,就是在一个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允许非主体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存在及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
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只有实行“一国两制”,在中国的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在小范围内的某些区域容许资本主义存在,局势可以长期稳定,有利于我们一心一意搞建设。同时,也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长期稳定、繁荣和发展。“一国两制”确实是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顺应历史潮流,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
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不仅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开创了光明的前景,而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的类似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证实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也为国际社会解决世界争端、稳定世界局势,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可见,“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不仅在我国实现了巨大的成效,对于世界其余国家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3. 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答案】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1)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主要受农民自身局限决定。农民阶级创造了我国封建时代的繁荣与辉煌; 同时农民阶级受所处时代的影响,也具有本身所不可克服的阶级局限性。导致其阶级局限性的因素主要有:
①受封建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思想因素是其主要因素;
②受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导致其局限性的根源,生产过程来看,封闭保守,缺乏合作。产品分配方式上看,追求平均,缺乏进取,农民阶级作为统治者为维护其自身统治,加强思想控制的产物,没有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是不可能领导革命的。
(2)中国的农民阶级在中国几千年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外国势力的涌入下形成的半殖民半封建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自身的局限性。所以领导不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胜利。
4.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工作是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不是确立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
会主义制度的目标。
(2)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6年是我国历史发生重要转变的一年。在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经建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二、简答题
5. 我们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的原因是:
(1)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型人民政权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实践,得出一个重要的历史性结论,即: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制度,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证明,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是死路一条。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主要作用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 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
a. 我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b. 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要尽职尽责,但不代行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
c. 人大根据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通过制定法律、作出决议,决定国家大政方针,并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障各国家机关协调有效地开展工作,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d. 各国家机关虽然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②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常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分别由议会(国会)、政府和法院把持。有时候这三个机构由一个政党控制,有时候由不同政党分别控制。它们经常以牺牲民众利益为代价争吵不休、互相扯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