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52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美国学者帕里斯对课程实施研究持课程创生取向,由此提出了课程变革的( )观。

A. 情境

B. 整合

C. 适应

D. 互动

【答案】A

【解析】美国学者帕里斯对课程实施研究持课程创生取向,由此提出了课程变革的情境观。帕里斯的研究基于以下三个假设:①课程的知识包括情境知识,这些情境知识是教师在“不断前进的”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②课程变革是个体在思维和行动力方面成长和变革的过程,而非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组织程序;③教师不论是创造和调整他们的自己的课程,还是对别人创造和强加的课程作出反映,他们的课程实施总是基于他们对特殊情境的知觉而发生变化。

2. 深刻揭示传统教育中存在的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以及其他种种形式的二元对立的根源,进而在其独特的实用主义“连续性”原则的基础上整合了课程与教学并消解了其他形式的教育的二元对立的教育学家是( )。

A. 皮亚杰

B. 杜威

C. 布里格斯

D. 桑代克

【答案】B

【解析】杜威对现代教育最大贡献是深刻揭示了传统教育中存在的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以及其他种种形式的二元对立的根源,进而在其独特的实用主义、连续性原则的基础上整合了课程与教学,并解消了其他形式的教育的二元对立。

3. 下面表述哪一项不符合“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思想?( )

A.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

B. 教师是“实践性课程”的中心

C. 教材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

D. 社会的、文化的、物质的因素要直接参与到课程相互作用的系统之中

【答案】B

【解析】施瓦布确立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实践性课程”。施瓦布认为,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审议”。在施瓦布那里,“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和解释,最终作出恰当、一致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实践是施瓦布的课程开发理论的核心命题。他所认为的课程开发过程就是课程主体(教师和学生等)针对具体实践情境的需要而进行的课程审议过程。

4. 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分析下面各表述中,有哪一项不确切?( )

A. 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B. 强调将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与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相结合

C. 强调本身就能促进学生经验生长的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

D. 无

【答案】B

【解析】“非指导性”包括四个基本特征:①它极大地依赖于个体自身的成长,有助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②更多的强调感情因素,而不仅仅依靠理智因素去工作;③更多的强调此时此刻的情景,而不是个体的过去;④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相互接触。

5. 斯太克的外貌模式,是在( )评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 古巴

B. 泰勒

C. 普罗沃斯

D. 利维

【答案】B

【解析】斯太克首先继承了泰勒关于评价是确定目标达成程度的观念。但他指出,实践中所应用的目标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包括:①就非正规的评价而言,由于过多地依赖于随意的观察、内隐的目的以及主观的判断,因而不能全面了解课程计划;②就正规的评价而言,它往往只注意到少数几个影响因素,如课程计划的目标和结果,而忽视了教育的先在因素和实施因素及它们对教育结果的影响,忽视了教育结果的复杂性,对计划的反映同样是偏狭的。

6. 下面各项是关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学设计理论趋势的一些表述,其中哪一项不准确?( )

A.80年代后,教学设计理论开始走向整合

B. 此时,教师的角色继续变化,以对学习情境作出灵活的反映

C. 学习者与媒体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成为这时教学设计关注的重要课题

D. 研究者在力图把现存理论中的因素与认知科学和教育技术学综合为一种新的“杂交理论”

【答案】D

【解析】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它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

7. 杜威关于课程与教学统一的两个内涵是( )。

A. 教与学的内在的连续性、教材与目标的内在的连续性

B. 经验与课程的内在的连续性、内容与手段的内在的连续性

C. 教材与方法的内在的连续性、目标与手段的内在的连续性

D. 目标与内容的内在的连续性、教材与经验的内在的连续性

【答案】C

【解析】杜威认为,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在本质上由经验的性质所决定的;课程与教学统一的第一个内涵是教材与方法的内在的连续性,杜威认为,任何把教材和方法割裂开来的做法都是极端错误;课程与教学统一的第二个内涵是目的与手段的内在连续性。

8. 下面各项表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

A.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盛起来的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是对以往的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全盘否定、破旧立新的基础上建立发展的

B. 由于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倡导“序列化”,所以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摒弃了关于教学序列的有关思想

C. 欧洲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建立在认知理论基础上的

D. 加涅一直是行为主义理论忠实的捍卫者

【答案】C

【解析】20世纪70年代,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兴盛。从60年代末期开始直到整个70年代,行为主义在心理学领域的主导地位渐被认知心理学所取代,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理论开始兴盛起来。到美国90年代,各种建构主义理论已经对美国的教学设计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欧洲,行为主义心理学从来就没有像在北美那样取得过主导地位。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发展起来的认知理论到70年代依然保持强劲影响,像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欧洲的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所以,欧洲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建立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的。

9. 从1969年到1983年,( )建立了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

A. 施瓦布

B. 布鲁纳

C. 拉特克

D. 派纳

【答案】A

【解析】施瓦布从1969年至1983年撰写了4篇代表性文章,建立了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