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752化学教育基本理论之课程与教学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面哪一个选项符合赫尔巴特的教学的“形式阶段”理论?( )
A. “预备”、“提示”、“系统”、“概括”
B. “提示”、“联合”、“概括”、“系统”
C. “提示”、“明了”、“系统”、“应用”
D.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答案】D
【解析】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包括:①观念心理学体系是围绕“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几个概念展开的;②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③教学的“形式阶段”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④教育性教学——作为知识传递的过程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就是统一的。
2.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 )是建构主义学习的目的。
A. 意义建构
B. 协作
C. 会话
D. 情境
【答案】A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概括为一种支持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各种资源、关系、工具和情景性任务的组合。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3. 外貌模式是( )于1967年提出的一种评价模式。
A. 帕里斯
B. 泰勒
C. 普罗沃斯
D. 斯太克
【答案】D
【解析】1967年,美国评价学者斯太克在其发表的论文《教育评价的全貌》中,批评了6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目标评价模式,并提出了评价的外观性模式。斯太克主张课程评价应该兼具描述和评价的成分,而且不论是描述或者评价,都要收集课程方案的“先在因素”、“实施因素”、
和“结果因素”这三类变项因素。他所说的“全貌”是指评价的外貌、评价的整体面貌、评价的外貌轮廓。
4. 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以( )为取向的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
A. 人格发展
B. 行为控制
C. 认知能力
D. 以上都不准确
【答案】A
【解析】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一反传统教学的基本思路,把教学的目标看作是学生人格、自我的健全发展,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把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及生长,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对传统教学确实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5. 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 )创建的教育学是建立在系统的实践哲学和心理学假设体系基础之上的,他也因而确立起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严整的教育学体系、教学论体系。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拉伊
D. 梅伊曼
【答案】A
【解析】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只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成为一门科学。他认为,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应是教育学的基础。
6. 下面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确切?( )
A.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B. 德国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论”是“三大新教学论流派”之一
C. 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此起彼伏,在北美衰微之后,重在欧洲兴起并持续至今
D. 保加利亚教学论专家倡导的“暗示教学”是建立在情感理论的基础上的
【答案】C
【解析】20世纪美国首先掀起了程序教学运动,并很快波及到其他国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
7. 最早采用班级授课组织形式的是( )的一些人文主义学校,但在(
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
A.16世纪末美国19世纪后半叶杜威
B.15世纪末德国17世纪上半叶夸美纽斯
C.15世纪末英国17世纪后半叶洛克
D.16世纪末瑞士18世纪后半叶裴斯塔洛齐
【答案】B
【解析】班级授课组织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历史前提下逐步确立起来的。在教育史上,最先采用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15世纪末德国的一些人文主义学校。然而最先在理论上确立班级授课制组织的则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8. 下列哪种教学组织属于当代个别化教学组织的范例?( )
A. 文纳特卡计划
B. 班级授课组织
C. 道尔顿计划
D. 凯勒计划
【答案】D
【解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凯勒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末系统确立起其“个别化教学体系”,亦称“凯勒计划”。凯勒计划既吸收了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的一些积极因素,也吸收了斯金纳程序教学思想的一些有益成分,还吸收了布卢姆的一些教学思想。可以说,凯勒计划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美国个别化的教学传统。
9. “着眼于个体自我意识的提升与存在经验的开发”的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对“( )”的追求。
A. 技术兴趣
B. 实践兴趣
C. 解放兴趣
D. 学术兴趣
【答案】C
【解析】着眼于个体自我意识的提升与存在经验的开发,称之为“存在现象学”课程论。“存在现象学”课程论是美国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之一翼(另一翼为批判课程论)。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价值取向是解放兴趣的追求。
10.杜威认为,经验就是人作用于环境和环境作用于人这两个方面的“特殊的联合”。这种“特殊的联合”是通过( )实现的。
A. 反省思维
B. 行为
C. 逻辑推理
D. 教与学的过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