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金融之货币银行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工资指数化

【答案】在工资合同中,有“生产费用调整”条款,规定根据生活费用变动情况自动调整工资水平,使之与规定的物价指数变动保持一致,从而抵销物价上涨对名义货币工资的贬值,这就是所谓的“工资指数化”。

工资指数化的优点是:一是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率低于合同规定的条款时,不会引起实际工资的提高;二是可以消除通货膨胀率预测的失误而引起的效率损失。但是,工资指数化也存在着问题。假如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下降或其他类似石油危机供给方面的冲击,产出下降,这就要求国民收入中工资的份额下降,但是由于指数化保护了工人的实际工资,其他经济单位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提高工资,结果弓I 起价格水平的螺旋上升,加剧了通货膨胀。

2. 流动性偏好

【答案】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而不愿持有其它能生利但不易变现的资产这样一种心理倾向。这种流动性偏好实质上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该理论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 •M •Keynes )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

凯恩斯将货币需求的动机分成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且是收入的增函数。假定以L 1表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Y 表示收入,则

假定以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i 表示市场利率,则

货币需求函数,则

而投机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总之,以L 表示流动性偏好,即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成负相关,二、简答题

3.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是什么?怎样理解?

【答案】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商业银行,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不以盈利为目的。中央银行的目标是维护币值的稳定,并代表国家来管理、调节金融,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由此决定了其一切活动要以整个社会的利益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其自身的盈利为目的。

(2)经营对象限于金融机构和政府。中央银行拥有特权,如果允许其从事与商业银行相同的

业务,势必形成不公平竞争,这样中央银行的超然地位会受损,也不利于其金融监管工作的开展。

(3)资产应具有最大的流动性。中央银行只有使资产保有最大的流动性,才能满足其调节资金供求、稳定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因此,中央银行要避免购买期限太长、流动性弱的证券,也应尽量不发放长期贷款,并持有一定数量的黄金、外汇储备。

(4)定期公布业务状况。中央银行必须定期公布自己的业务状况,向社会提供有关的统计资料,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中央银行的信誉,增加制定、执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同时也有利于国内外有关方面准确、及时了解政策,调整经营,进而实现央行预定目标。

(5)分支机构协调要适当。由于中央银行职能的特殊性、地位的特殊性,在分支机构设置上,一般总行设于首都或重要经济发达城市,按经济需要设置分支机构,为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也可以在国外设立代表处。

(6)业务活动的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为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整,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和维护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目标,在业务活动上必须享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不受干预地进行活动。

4. 试说明凯恩斯的三种货币需求动机,并画出相应的货币需求曲线以及总的货币需求曲线。

【答案】(1)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有三大动机:一是交易动机,指人们为了满足日常的交易需要而保留的货币,其大小由收入决定并且同收入之间做同方向变动;二是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其大小也由收入决定并且同收入之间做同方向变动。由于交易货币需求和预防货币需求都是收入的函数,所以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如果把两种货币合起来用表示,用y 表示收入,则这种函数关系可写为:为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三是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利资产(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投机货币需求与利率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偾券的价格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债券价格=债券年收益/利率。投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函数,并且与利率作反方向变动,表示为

弹性。

(2)相应的货币需求曲线见图(a ),总的货币需求曲线见图(b )。

其中L 2表示投机货币需求,r 表示利率,h 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

图 货币需求曲线

5. 什么是货币的储藏手段?

【答案】(1)货币的职能之一。当货币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被储藏起来,就执行储藏手段职能。一般有储存金银、储存纸制货币和持有银行存款等方式。

(2)商品交换初期,货币储藏目的是用储存货币形式来保存剩余产品。在商品经济不发达阶

段,生产者一定能在需要时卖掉产品,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连续进行,不致因经济波动而中断,就必须进行货币积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被视为绝对财富的象征,促使人们为追求更多财富而储藏货币。

(3)在足值货币流通时,货币储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当流通中的货币多于商品交易所需货币,其交换价值低于自身价值,多余货币自动退出流通领域,转为价值储藏。反之,当流通中货币少于所需货币,储藏货币又会自动进入流通领域。这一机制只能在储藏量充足时才能顺利发挥作用。到了信用货币流通时期,由于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一种符号,货币储藏时并未退出流通领域,不能起到调节流通功能。

三、论述题

6. 比较分析单元银行制和分支银行制的优缺点。

【答案】(1)单元银行制是指银行业务完全由总行经营、不设任何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以美国为代表。

单元银行制的优点是:①从经济上防止垄断,从而提高服务效率=②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单元银行制使银行扎根于当地经济,不会把资金调走,与当地经济息息相关。③便于银行家与当地工商业者建立密切关系,可以降低贷款风险。

单元银行制的缺点是:①不利于汇总结算。单元银行制不利于资金在不同地点的划拨,只能通过银行之间的划拨来进行,从而使成本提高。②容易造成资金浪费。分支行的分支机构保留的准备金可以少得多,总行可以在它们之间进行调节。单元制银行需要保留更多的无收益的准备金,以应付意外的情况。③不利于从地理上消除风险。单元制的银行与当地经济息息相关,当地经济陷人衰退时,银行不能通过资金在地理上的划拨,减少风险。④不利于银行规模扩大,享有“规模经济”。

(2)分支银行制是指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国内以至国外普遍设立分支行的银行制度。

分支银行制的优点是:①便于资金在银行的分支行间进行划拨,有利于汇兑结算。②在现金准备的运用上,各分支行间可以相互协调,从而提高压资金使用效率。③由于放款与投资分散于各地,符合风险分散的原则,银行安全性大大提高。④银行规模可以按业务发展扩大,可以实现“规模效益”。

分支银行制的缺点是:①容易产生垄断,从而不利于提高服务效率。②由于是分级管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决策传递都会受到影响,所以管理效率不高。③当地经济发生困难时,银行容易把当地分支行的资金转移到他处,从而不利于当地经济稳定与发展。

7.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内容对我国的银行业有什么启示?

【答案】(1)按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应加强金融监管

新协议考虑到了银行业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资产证券化等新业务、新产品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涵盖性。在银行风险管理上,它综合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