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外国语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微型评论的特点是什么? 写作上应注意把握哪几点?
【答案】(1)微型评论的特点
数量多,论题广,时效快,形式活,内容新,尖锐泼辣,群众性强。
(a )写作上的注意事项
①短而新鲜
短是微型评论的主要特点,但要吸引读者,首先要新。
新,一是要有新闻由头,或新的材料,新的角度; _是要有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新的思路。 ②短而实在
微型评论求新且求实,要实际、实话、实在、实用。
③短而尖锐
评论主题思想要高度集中,选好聚光点。好的微型评论,总是善于把大道理化小,微言大义。这要求在执笔为文时,从材料到观点,从角度到标题,都要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闪发光彩。
④短而有文
微型评论同样要有文采。有新的材料和观点,还要用心构思,讲究修辞,锤炼语言。
2. 经济漫谈专栏言论有哪些写作要求和方法?
【答案】经济漫谈专栏言论,是一种涉猎日常经济工作和社会经济生活具有新闻性与政论性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的署名经济评论。
(1)立论的针贬性
写作经济漫谈要善于观察经济现象,发现经济工作中的矛盾和弊端,探索经济运行的规律,力求使立论具有现实的针贬性。所谓针贬性,指的是能够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能够正视经济工作中的矛盾和弊端乃至错误思想进行选题和立论,并运用批评、提醒、评析的方式对症下药,正确引导,以促使矛盾得以解决或转化,进而产生积极的导向效应。
(2)有一点前瞻性见解
当前,人们处于一个深化改革的变革时代,人们不仅想知道眼下发生的是怎么回事,还希望知道经济生活将要发生或必定要发生的一些现象和变化。这就要求经济评论尤其是漫谈式的专栏言论的选题立论有点新意,有点富有前瞻性的独到之见。为此,要求作者的视野更宽一些,视角更新一些,评析更深一些。这里所说的前瞻性,指的是在写作时,理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全局,通过经济形势的分析,市场的分析,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从一时一地一事的具体动态中触
摸经济发展的脉搏,提出带有提示性或预见性的主张和建议,以推动改革和经济运行的良险发展。为此,才不致使言论成为“拾人牙慧”之作,而产生一种难能可贵的导向功能。
(3)深入浅出,虚实结合
写作经济评论,时常涉及到经济理论和业务问题、经济术语和名词概念问题、专业门类的种种专业问题,因此,只是就经济谈经济、就业务谈业务,往往会导致“内行不爱看,外行看不懂”的不良效果,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求评论特别是经济漫谈式的专栏评论做到深入浅出,虚实结合。深入浅出,即是将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孕含的深奥的经济规律,在对其有透彻认识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为了使说理论述更富有说服力和深刻性,作为专栏经济言论,还得重视虚实结合,有点理论色彩。在经济言论写作中,虚实结合,就是着眼思想、政治、政策、理论、作风来谈经济业务和经济下作问题。之所以要这样,这是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而政治又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因此,唯有从政治与经济、思想与业务、虚与实的结合上来论述经济工作和经济领域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启迪人们的思想和认识,才能具有思想性和说服力。
3. 从建国以后到“文革”以前,我国报纸新闻评论的发展大约可分为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答案】从建国以后到“文革”以前,我国报纸新闻评论的发展大约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面恢复和开始建设时期(1949-1957年),第二阶段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1957-1966年)。
(1)全面恢复和开始建设时期(1949-1957年)
①全国解放之后,党和政府在许多决议、文件中一再指示报纸要加强评论工作,搞好言论宣传。
②党和政府在召开报纸工作会议时,对加强评论工作也多次做明确的指示。改进和加强评论工作,成为每一次改进报纸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1957-1966年)
①1958年在报纸“大跃进”中,评论工作出现不少“左”的偏差,提出一些脱离实际的口号,说了很多直接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话,在政治问题上常常混淆敌我两类矛盾,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造成严重误导,教训深刻。但当时群众性的评论队伍有所加强,不少地方的党委组成言论写作小组,使报纸评论数量有很大增长,也出现一些具有理论色彩、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好评论。
②1960年以后,各报在总结报纸工作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梳理评论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但就根本而言,并没有真正摆脱自1957年业己开始的“左”的影响。
4. 什么叫新闻述评? 它与新闻报道有何区别?
【答案】(1)新闻述评
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新闻,简称述评,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沦,以评论为核
心的新闻。它主要由媒体记者采写,一般都是抓住当前形势和工作发展中某一重要的或转折的时刻,或针对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函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时分析形势,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读者以启迪和引导,现实性和指导性都很强。
(2)新闻述评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①传播内容不同
新闻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要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要提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趋势。而新闻报道主要是报道事实,让读者从客观事实中得到必要的信息,又可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探讨。
②传播目的不同
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满足受众知晓与了解客观事物的需要。而新闻述评则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述评的篇幅来看,述往往多于评,但它的重点在于评,目的是为评,述是为评服务。
③传播方式不同
新闻报道强调“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等方式进行报道,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议论; 而新闻述评则夹叙夹议,以事实为基础,既摆道理,又讲事实。
5. 评论工作者究竟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答案】作为党报的评论工作者,首先应当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具有真知灼见的政治家、目光敏锐的观察家、思想深邃的理论家和关心实际生活、充满激情的社会活动家。换言之,一个具有领悟力、剖析力、表达力和知识面广的优秀评论工作者,应当具备的素养主要包括:
(1)“目光四射,触觉锐敏”一一政治家的眼光
①评论工作者的政治素养,首先表现在要有正确的立场,坚定的信念,潜心钻研党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党中央保持政治卜思想卜的高度一致。这也是对党的新闻评论工作者一条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每个评论工作者要像政治家那样,始终满怀政治热情,关注党和国家大事,随时随地胸怀全局、目光如炬,熟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力求自己能及时正确地通过评论文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工作意图,动员和引导广大群众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标而奋斗一。
②强调评论工作者要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高度一致,丝毫不意味着一切照抄照搬照转。评论工作者的政治素养,表现在吃透两头,并非只顾一头; 吃透上头,也并非照抄上头。
③敢于开第一腔,敢于提出新问题,议出新见解,敢于写出新观点,闯出新天地,也是评论工作者的一个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素养。④评论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目光四射,触觉锐敏,能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识别到风向,对于新出现的社会动向、社会思潮能敏锐地辨别,清醒地分析,并作出明确的政治判断,从而产生写作评论的欲望和激情。这是评论工作者政治素养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