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外国语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新闻评论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答案】(1)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是代表媒体编辑部立场和主张,反映和影响社会舆论,帮助受众开辟认识真理道路的有效载体。
(2)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
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和最大追求。
舆论,是指社会群体对某种事件或事态发展所持的大体一致的意见与议论,是一种社会思潮。舆论在任何时候总有正确与错误、全面与片面、唯物与唯心、辩证与僵化之分。
①新闻媒介反映与引导舆论的两种基本手段
a. 新闻报道手段,即采写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主要是告诉人们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
b. 评论手段,即撰写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等。旨在告诉人们如何正确认识这些事情,或深挖事件原因、阐明事物实质,或说明事物的意义与价值,或指出应采取何种措施来解决矛盾等。
②新闻评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
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当前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对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事件和思想倾向,进行及时的有说服力的评论,指出什么看法和行为是正确或是错误的,什么应该干或是不应该干,以及当前应该干于}一么和怎么干,从而引导舆论、影响社会、指导人生。
2. 广播评论要做到上口动听,在语言方面有什么要求?
【答案】(1)广播评论要做到上口动听,在语言方面应坚持语言的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 力求语言的内在美、声音美、韵律美; 坚持语、文一致的表达原则。
(2)努力克服广播中不规范的语言现象
①要克服播音中语音不准确的现象
古人说:“一言既出,马四马难追。”广播中一旦说错话,读错字,就无法更改,影响非同一般,广播电台的声誉也会受到损害。所以播音员应注意提高文化水平,丰富社会知识,消灭播音错读误读的现象。
②克服词汇方面不规范的现象
不规范主要是指滥用方言土语、文言词语、简称和生造词等。广播使用语言,要多注意全国
的共性,少追求地方的特殊,这样才能使广播更好地为全体人民服务。
广播提倡口语化。写广播稿用些书面语言,不可避免,但滥用文言词的现象应该反对。最好多用口语词。
③克服词汇方面的歧义现象
广播是用来“听”的,但广播中的词汇有时读出来会造成歧义,应当尽量避免。
④克服广播语言在句法上的不规范现象
要做好广播宣传工作,需要下苦功夫学习语言。只有具备较高的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写起稿子来才能通顺流畅,准确无误。广播语言具有巨大影响和示范作用。规范广播语言,努力消除广播中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将会极大地促进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3. 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的主要目的何在?
【答案】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以下方面:
(1)按照新闻传播业的客观规律,发挥新闻评论的独特长处,探索真理、追求真理和传播真理,在不同的场合和条件下,让新闻评论这种体裁更好地起到反映舆论、引导并形成舆论,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2)掌握新闻评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种类、地位和作用,并懂得这种新闻体裁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以及我党数十年来评论工作的根本传统,明确从事新闻评论工作所应具备的修养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思维训练和技能培养,初步了解新闻评论写作(或制作)的主要环节与基本程序; 基本掌握几种常用评论形式,诸如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以及署名新闻时评、思想评论、微型评论、广播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等的写作要领,为逐步掌握它的写作和运作规律,并在工作实践中较好地运用新闻评论打下扎实基础。
4. 制作电视专题评论节日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从内容层面而言,制作电视专题评论节目要注意如下问题:
①讲究时效,把握时机。能否适时地发表评论,将极大地影响电视台舆论引导功能的发挥。及时评论,就是尽可能缩短评论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速度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也要注意把握时机,重视因时因事制宜,做到适时、适宜、适度。
②紧扣现实,服务大局。一篇好的电视新闻评论,选题必须触及当前广阔的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围绕热点、焦点和难点,选择针对性强、意义重大、主题深远的论题,要注意理性思考,抓住隐藏在新闻事件背后的本质,揭示问题背后的更深层次的矛盾,这样才能把问题说深说透,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
③有述有评,叙议结合。要重视和强调节目的评论性,解说词要有深度、力度,要画龙点睛、言简意赅。
(2)从形式层面或技术层面而言,制作电视新闻评论要做到以下“三个结合”:
①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电视是声画并重的艺术,声音和画面是电视最基本的两大要素。应注意调动一切手段,发挥电视现场感强、声画并茂的优势,注意选择那些具有很强画面感的报道对象。
实践表明,电视专题评论一定要善于将图像的形象化叙述和解说词、同期声的抽象化议论相结合,在视听的交融中完成信息的传递。总之,语言和画面的有机结合,默契互证,会使新闻评论更加具有感染力、说服力。电视专题评论一定要注重语言和画面的配合,防止声画“两张皮”的毛病,以收到声画相得益彰的效果。
②多种传播符号表达与理性思辨相结合。
电视传播符号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两大体系、多种类别,电视专题评论应充分发挥其整体作用。譬如,图像、记者出镜头评论、被采访者叙述评说、播音员声音、现场音响、字幕、照片、图表等等,由理性思辨串联起来,就能增强电视专题评论的立体感与纵深感,产生全方位、多视角透视的效应。
③电视评论员主评与受众参与评说相结合。
电视专题评论通常由评论员直接出镜头评述,评论员既是节目主持人,又是记者,在电视评论中起着核心作用。这就要求主持人既要懂得整体策划,又要会现场采访,还要会即席评说,并富有理性思考。而电视评论的论证主体,既可以是评论员,也可以是有关权威人士、专家与普通群众,这就是受众参与问题。受众参与论证,主要由节目主持人或记者通过现场采访来实现。
5. 简述策划网络评论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答案】策划网络评论要注意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1)理性不足、偏激浮躁
①评论讲究要有独到的见解、严密的逻辑,因而需要写作者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并尽可能掌握充分的信息。但由于网络时评的“低门槛”,参与时评写作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难免有些“七嘴八舌”,加上来稿多、网络编辑工作量大,质量要求有松无紧。
②网络的虚幻性和自由性使得人们在网上的言论有时可以不受社会规范的制约,加上互联网管理的不严、把关人的医乏,也为一些虚假言论、不负责任甚至是错误言论的横行提供了便利,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而要提倡理性、戒骄戒躁,这样,时评才能获得发展。
(2)贪快求多、疯狂转载
①社会现代化的快节奏影响到媒介,使得“速食时代”出现一一从新闻快采、快写发展到评论要讲求表达效率。
②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类媒体都以张扬的态度对待时评,时评版越开越多,稿酬越开越高。在名利的双重刺激下,贪多求快,片面追求数量成为时评的最大缺漏。
③为方便网友、读者,各媒体都转载其他媒体的时评。打击了人们对时评的关注。对时评写手而言,大多数J 清况下转载是没有经过本人同意的,属于侵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打击时评作者的积极性。
(3)网上交流的不确定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