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农业大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弹性理论
【答案】弹性理论是指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导致规划主体和规划客体在时间、空间乃至上层建筑层面上的弹性变化。弹性理论建立在不确定性思想和非理性思想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规划的弹性是一种动态的思想,面对规划中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各种非理性行为,这种动态思想使规划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变化。规划的弹性强调规划各方选择的多样性,包括规划工作者与参与者、规划的目标、规划的技术方法等。
2. 英国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英国规划体系包括四个层次的规划,即国家级规划、区域性规划、郡级规划和区级规划。大致程序为:编制规划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监察员或者专业小组根据公众意见向地方政府提出报告、根据提交的报告修改规划并再次征求意见、批准规划并付诸实施。
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是指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主要有动态变化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图上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横向分析法、纵向分析法、单项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
4. 土地复垦
【答案】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其广义定义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狭义定义是专指对工矿业用地的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5. 城镇用地规模
【答案】城镇用地规模是指到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城镇用地规模一般以城镇用地的面积来表示,是常用的表示城镇开发程度的量化指标。
6. 土地利用率
【答案】土地利用率是己利用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影响因素主要有土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与利用技术水平、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等。衡量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指标有农业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土地利用率、垦殖指数、复种指数。
二、简答题
7. 简述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程序。
【答案】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程序分为七个阶段: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阶段; 项目入库阶段; 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阶段; 项日投资计划与预算建议的编报、审查,年度项日投资计划和预算草案阶段; 项日实施阶段;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项目后评价阶段。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阶段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和执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搞好土地开发整理的前提。
(2)项目入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涉及项目识别、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三方面内容。
①项目识别。项目是连接国家发展计划、部门战略或地区发展战略与具体的投资行动的桥梁,是实现宏观政策导向以谋取经济发展的国家行为与微观自主决策的单位或个人的投资获利行为相对接的媒介。
②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识别结束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需要对项目特性取得更加正确的认识,要重新审查项目目标,进一步权衡各方案的投资、成本和效益,按照更加精密的方法进行技术、经济、机构、财务、社会、环境方面的分析,明确回答项目意向是否可行或是在什么条件下可行。
③项目评估。项目评估在项目管理程序中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是项目决策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评估是指在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评审、实地考察、专家团评估等方式,在项目实施前对与项目有关的技术、管理、财务、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为项目的最后决策提供依据的工作过程。
(3)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阶段
《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国土资源部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查,符合规定要求的,纳入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备选库); 并通知有关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项目申报单位,按规定要求编制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进行审核,将审核同意的项目排列优先顺序,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对上报的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进行审查,符合有关规定的,纳入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初审库)。
(4)项目投资计划与预算建议的编报、审查,年度项目投资计划和预算草案阶段根据国土资源部第226号文件的要求,中央承担项目的投资计划与预算建议由部整理中心组织编制,报国土资源部。地方承担项目的投资计划与预算建议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并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财政部门联合上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
(5)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是项目程序中重要的一环。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在项目实施工程中接受检验,只有顺利实施的项目,才能实现其预期目标,为各参与者带来利益,从而促进或带动经济的发展。
(6)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以批准的项目设项目竣工验收是指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项目验收委员会(项目验收组)
计任务书和设计文件,以及国家(或部门)颁发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为依据,按照一
定的程序和手续,在项目建成后,对项目的总体进行检验和认证(综合评价,鉴定)的活动。
(7)项目后评价阶段
项目评价不是竣工验收,而是在建设工作结束后,项目进入经营期时所进行的综合分析工作,因此也叫做后评价。后评价的目的是广泛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运营情况和可能的发展前景,与原来的预计进行对照分析,分析项目建设成功或失败的各种原因,总结得失,为将来的项目识别、准备、实施和经营提供经验教训。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土地利用方向
土地利用方向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遵循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及任务。确定依据主要包括:区域内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状况; 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和布局要求; 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状况。
(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确定各业用地指标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系统论的综合性原则,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供给量的约束下,协调各部门、各类用地的需求,实现土地资源总供给与总需求间的平衡,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划定土地利用区,编定土地用途,确定各用地区的土地利用管制规则
土地分区是按照土地属性的区域差异性与整体性所划分的用地区,即以土地本身所能提供利用的适宜性质为基础,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需要,为规划土地基本(主导)用途所作的分区。
(4)制定实现规划目标的行动路线、方案和政策措施
根据规划方案,参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行政、经济和技术措施等,以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包括完善市场机制的制度创新、信息引导、经济激励和约束措施以及强制性的征地和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等。
9. 谈谈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看法。
【答案】(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和时一段内,政府从长远利益出发,按照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的总体安排或部署。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
①耕地保护目标。耕地保护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里最重要的目标,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原则和确保耕地总量目标实现的要求,明确规划期耕地保有量指标,基本农田保扩区面积指标,占补平衡的主要指标等。
②建设用地控制目标。根据优先满足国家、省和地方重点建设项日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原则,确定重点建设用地规模及其占用耕地的指标,同时使建设用地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