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本农田保护区

【答案】基本农田保护区就是指划定的基本农田区域,基木农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基本农田是指农田资源,即直接或间接、当前或潜在用于生产基本农产品土地的总称,它包括当前适合条件的耕地和潜在适合条件的林、草地,用于农业生产的沟渠、田间道路等农田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也包括宜农荒地。狭义的基本农田是指当前耕地的一部分,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2. 土地区位理论

【答案】土地区位理论是指研究作为作业的空问或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的理论,在这种土地利用状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显得格外显著。土地分区利用就是利用土地的区位特点,对土地在空间上进行科学布局并合理利用的过程。

3. 城镇用地规模

【答案】城镇用地规模是指到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城镇用地规模一般以城镇用地的面积来表示,是常用的表示城镇开发程度的量化指标。

4. 预测方法

【答案】预测方法是指预测某一事物所具体采用的方式和途径,具体而言包括所用工具、流程、方式等。预测方法通常包括因素分析法、自然增长法等。

5. 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规则是在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各区的土地用途的基础上土地使用和用途变更做出的限制、许可或限制性许可的条款,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包括农地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林地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城镇建设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乡村建设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工矿建设用地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专用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6. 土地利用需求量

【答案】土地利用需求量是指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分析影响土地利用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预测而得出的规划期间各业用地的需求量和用地规模。土地利用需求量可分为农业土地需求量和建设用地需求量两大部分。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发展规划及人

口发展规模为依据,对一定区域和一定时期内各业用地的需求量进行测算,弄清各业发展所需的用地数量以及各业用地之间的发展状况,为合理安排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以及编制土地资源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简答题

7. 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包括行政区域范围,总土地面积,总人口与人口密度,农业与非农业人口; 地形特点与土地类型,水源与交通条件; 主要经济部门与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收入水平,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商品化程度; 土地资源特点与优势等。

(2)土地利用历史变化趋势主要是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人口和土地的变化情况、基本经验和教训,以及今后土地利用发展变化趋势。

(3)土地资源数量分析

包括已利用土地如耕地、园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域等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占规划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其次,掌握各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坡度等自然状况下的土地资源的数量。

(4)土地资源结构分析

土地资源结构是在一定地域内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类型组合的空间格局。对土地资源结构,或对土地资源组合进行分析,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土地资源系统内的组分结构分析,二是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三大系统的组分结构分析。

(5)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利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资料,通过对历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比较,重点分析:耕地面积的变化状况、变化规律及其产生变化的原因; 城镇村及工矿、交通、水利设施等非农建设用地的变化状况、变化规律及其占用农用地的情况; 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状况; 其他地类的变化状况及其变化规律等。

(6)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利用有关基础数据资料,通过计算获得相关的分析评价指标数据,如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复种指数、森林覆盖率、水十流失面积指数、土地沙化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或产值等。

(7)土地潜力分析

利用有关基础数据资料,通过计算获得相关的分析评价指标数据,如高中低产田的比重、后备土地资源的数量及其比重、人均后备土地资源数量等。

8. 简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与相关规划关系。

【答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与相关规划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开发整理项目的布局具有控制作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土地用途分区决定了土地整理项目的分布区域和整理后土地利用的方向,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土地利用单元构成了确定项目区的基础。另外,政府投资优先安排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粮食主产区内的项目。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实质是总体规划的延仲。开发整理项目区的确定不但必须符合总体规划,而且耍符合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开发整理区域,并对开发整理项目类型、规模、分布与时序做出了具体安排。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与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关系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下,依据规划区域开发整理潜力的大小与分布,划分开发整理区域,并对开发整理项目类型、规模、分布与时序做出具体安排。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实质是总体规划的延伸。开发整理项目区的确定不但必须符合总体规划,还要符合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的关系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开发治理、多种经营、农业高新技术开发三大类,其中土地开发治理占总投资的70%以上。土地开发治理项目是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通过增加各种投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合理利用土地,形成粮、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新增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开发性生产活动。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属于部门规划,应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开发整理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同时,也不能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相矛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目的与内容基本一致,因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以独立确定实施范围,也可以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结合来确定实施范围。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与水利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关系

骨干水利工程和交通工程规划是确定开发整理项目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项目规划与设计的依据,而田间水利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规划是构成开发整理项目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符合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整体要求。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与居民点规划的关系

居民点体系规划、总体规划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确定城镇或集镇的用地布局和用地范围,因此开发整理项目区应选择在城镇或集镇规划用地范围之外。

9. 简述城镇工业用地的布局与规划。

【答案】城镇T 业用地布局主要考虑以下五方面的关系:

(1)与城镇总体布局的关系

一般城镇均采用工业小区和分散工业点两级布置形式。就其对城镇生活居住用地的关系而言,可有以下布置方法:工业包围城镇形式、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有机结合组团式布置。

(2)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位置的关系一一三种布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