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南大学农业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比较分析农贸市场与超级市场在经销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
【答案】农贸市场全称是农产品集市贸易市场。农贸市场的发展,为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势:
(1)生鲜农产品的销售以个体经营为主,农贸市场为大量的个体零售商贩和消费者提供交易平台;
(2)个体零售商贩主要由当地的个体经营者、来自农村的农民和城市的下岗工人构成,他们经营生鲜农产品货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自产自销,二是批发市场;
(3)一般而言,小城镇和乡村农贸市场上农民自产自销的比例大,大中城市农贸市场的农产品大多是从批发市场进货;
(4)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一个末端,满足了广大居民传统购物习惯的特点,目前仍然在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大量存在,是农产品零售市场的主要形式。
劣势:在大中城市,随着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购物习惯发生变化,农贸市场在购物环境、卫生条件和商品质量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要。
发展趋势:逐渐开始被新型零售业态的代表一一超市所取代。
超级市场是大规模、低成本、低毛利、消费者自我服务的零售经营方式,主要经营食品、清洁品及家庭其他日常用品,品种齐全,特别适合购买频繁、用量大的易耗类消费品。其本质特征是连锁经营。而连锁经营又有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之分。
正规连锁的优势:有较强大的议价能力、获取批发功能和多铺店销售的效率,可以利用传媒,便于计算统计,有明确的管理和长期规划。劣势:缺乏灵活性,需要较高的投资,限制了个人的独立性。
特许连锁的优势:投资少、扩张快。劣势:可降低风险、减少失败率。
自愿连锁的优势:灵活性强,各店自主权大,主动性高。劣势:统一性差,决策迟缓。
超级市场的发展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大规模化的连锁经营相对接,构建农产品配送中心,创建农产品品牌或名牌,以及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安全体系。
2. 你认为农业合作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会发挥哪些作用?
【答案】农业合作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会发挥的作用包括:
(1)农业合作社有助于促进社会分工与生产专业化
农民建立合作社以后,会进一步促进和提高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原因:
①可以将自己搞不好或搞不了的事情交给合作社来经营,按照合作社的要求自己专注于某项
产品或某个生产环节的生产;
②合作社可以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农用生产资料、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加工、储藏和销售等服务。
(2)农业合作社有助于减少农产品交易的不确定性
农业合作社是对市场的某种替代,是将外部市场内部化,由此形成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一个市场,农民的交易行为被内在化到合作社当中来进行。由于社员按照合作社的要求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并将符合要求的农产品交售给合作社,大大降低了农产品交易的不确定性。
(3)农业合作社有助于减少农产品和农业专有资产的损失
农业生产当中所购买或建设的许多资产带有专有性,如果不用于所经营的种养业,将难有它用,处理这些资产的价值将非常低廉。农民加入合作社以后,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农产品有了可靠的销路,各种农业专有资产可以得到长期的充分利用。
(4)农业合作社有助于节约交易成本和寻求规模经济
农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盈利,就需要通过合作社联合起来,借助外部交易规模的扩大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形成某种程度的垄断,提高产品的售价; 通过扩大外部经营规模来提高农业机械等设备的利用率,寻求规模经济。
(5)农业合作社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
农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为它的进一步协调发展起推动作用。农业合作社作为连接农民与市场的中介,对于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持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要素市场的稳定与均衡,改善农民的社会与经济地位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 传统农业中有哪些资源是稀缺的? 这些稀缺资源有什么样的特征?
【答案】(1)传统农业中的稀缺资源
①提供刺激的制度
增加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是建立一种适宜的宏观环境,使增加生产能够向农业生产决策者提供足够的刺激,如从基本的文化和心理状况到经济体制和经济活力。
②改进生产可能性的科学研究
农业生产的长期增产需要一项能够不断生产新的生产技术和要素组合体系的研究计划,必然要求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各地区的适应性的分散研究和试验。
③使用新型和改进的投入物和生产设备
起初,新的作物品种、家畜良种、化学肥料、杀虫剂和除草剂可能是最重要的,随后则需要其他形式的生产投入。
④农业生产的服务机构
一旦有效地利用互补投入物,就必须要求一系列服务机构。
⑤帮助农民做出更好选择的教育工作
由于农业资源条件、过去的生产事件及现行管理方式的千差万别,对于各种新的选择不加区别地一揽子接受是很不明智的,农民的教育毛! 划必须以更灵活的形式、在较小的地理区域内分头
实施。
(2)传统农业中稀缺资源的特性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丰裕资源和稀缺资源并存,丰裕资源的边际生产率往往很低,因而增加农业产出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稀缺资源的供给。稀缺资源的一般性特征为:
①农民无法自行提供,大多数稀缺资源都必须社会性地供给,至少在分配这些资源时要有社会决策;
②许多稀缺投入物的需求与工业发展并无冲突;
③稀缺投入物的互补性要求供给方面的协调与配合;
④稀缺投入物的生产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一定形式的稀缺资源可能己经大量充分地使用了,如果实际投入量超出了需求量,多余的部分短期收益很低,一旦其他投入物略有增加,就会获得特别显著的收益。
⑥农业发展中稀缺资源的特点,使得努力确定社会的边际生产率和成本收益率一般井不能提供真正有意义的信息;
⑦稀缺资源不可随心所欲地移动,虽然稀缺资源的固定性经常简化了分配时的决策手续,但在做出是否生产或创造这些资源的决定时仍面临难题。
4. 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1)农业保护政策的定义
农业保护政策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不和。
(2)农业保护政策的政策组成
①为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而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
②为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直接和间接支持农业的措施。
5. 食品质量安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1)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食品数量安全得到保障后,追求食品质量安全也就逐渐成为必然。只有当国家工业化基本实现以后,国家财力增强,才有可能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给予有力的支撑。食品质量安全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升。
(2)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多个学科和专业技术的知识。随着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相关农化用品的使用造成农产品污染; 各种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产生了一系列的食品卫生问题。科学技术有助于解决工农业污染问题。随着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必将逐步解决食品质量安全的一系列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