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公管学院835公共行政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府绩效
【答案】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效能。政府绩效是政府能力的基本体现,按照国际目前违行的模式,政府绩效由经济、效率、效益三部分构成。涉及政府管理活动的四个方面:资源、投入、产出、效果。“经济”涉及资源与投入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资源(资金)和投入之间的转换率。经济性表现为获得特定投入时成本最低,或者说充分使用己有资金获得最大量和最佳比例的投入。“效率”涉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指行政管理活动的产出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之间的比率。高效率可以表现为获得既定量的产出时投入最少,也可以表现为投入既定时产出最大。“效益”涉及产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指政府部门产出达到所期望的效果或影响的程度,其中包括公民或顾客的满意度。
2. 自我控制能力
【答案】自我控制能力是指政府依据法律和法规,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公众意愿的改变,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性约束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基本的价值界定在于如何有效地保障行政宗旨,防止和反对滥用公共行政权力,实现依法行政。政府自控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吏治”的范畴,其实质在于“以法律为准绳”处理官民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其主要问题则在于如何有效地制止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寻租”行为。
3. 组织间模型
【答案】组织间模型是指采用组织理论的分析工具,构建的政策执行模型。这一模型由美国学者唐纳德·门泽尔在1987年提出。政策执行的组织间模型认为:执行的成功不但依赖于组织自身的选择,还依赖于其他组织的选择。该模型将焦点集中在互动网络中组织的相对属性上,认为组织间的依赖包括资源依赖和结构依赖两个重要的方面。
4. 行使职务了解权
【答案】行使职务了解权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官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有了解与其职权、职务、职位相关信息的权利。相关信息包括表现为资料、材料、文件、指示等的一切国家信息,也包括属于国家机密和工作机密的信息。行使职务了解权是特定的行政行为主体全面了解背景、准确判断情况、以正确做出行政决策、开展行政管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5. 官僚制精神
【答案】官僚制精神是指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强调的一种行政管理的理性精神,其是韦伯官僚制理论的核心内容。具体内容包括:规范官僚行为的法律法规、组织程序及契约等,是事先基于效
率和形式公正原则合理地制订的; 整个官僚体制具有严整的结构和内在逻辑,是体系化的; 官僚的行为选择是基于逻辑分析并由理智控制的等。官僚制精神是韦伯官僚制理论的重要学理预设,是他设计理想型官僚制模式的一个最基本原则。
6. 契约论
【答案】契约论,又称社会契约论,是指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用契约关系解释社会和国家起源的政治哲学理论。通过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来说明政治权威、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来源、范围和条件等问题。一般认为契约分两种:社会据以成立的契约称为社会契约,政治机构或政治权威据以确立的契约称为政府契约。
7. 行政决定
【答案】行政决定是指行政行为主体根据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做出单方面行政处理的行为。这种行为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行政决定的内容,可以将行政决定分为若干种类:行政许可、行政鼓励、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执行。
8. 层级化
【答案】层级化,又称纵向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按上下层级关系有序构成的形式。层级化要求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听从上级的指挥、领导和命令。其优点是:
①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
②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
③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层级化是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9. 绩效评估
【答案】绩效评估,又称绩效考核或绩效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组织内部公务员对职位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绩效评估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涵:
①微观层面,对个人工作业绩、贡献的认定;
②中观层面,政府分支的各部门如何履行其被授权的职能;
③宏观层面,整个公共部门或狭义上指政府的绩效的测评,即政府为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所履行的职能。
10.组织文化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组织通过培养、塑造组织文化,来影响成员的工作态度和引导工作中的行为方式,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有:超个体的独特性、相对稳定性、融合继承性和发展性。一般认为,组织文化有三个
层次结构,即潜层次、表层和显现层三层。从最能体现组织文化特征的核心内容来看,组织文化包括组织价值观、组织精神和伦理规范等。
二、简述题
11.简述权力和权威之间的关系。
【答案】权力和权威是是根据行政权力对客体的影响力差别来进行区分的,两者之间既具有相关性,又存在着差别,主要体现在:
(1)两者具有相关性,权威包含着权力。权力是主体根据自己的目的去影响客体行为的能力。而权威则是权力和威信共同作用的结果。权威是主体令客体服从的一种权利资格,是建立在主客体双方认同的基础上的。
(2)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权力主要指一种力量,依靠这种力量可以造成某种特定的局面,使客体的行为符合于主体的目的; 权威则主要是一种社会心理过程,依靠某种威势或威望来取得信任与赞同。
②权力通常是以强力作为后盾,具有某种强制性:而权威则主要是以合法性、正当性、合理性作为依靠,具有一定的影响性。
③权力的作用不一定带来服从的结果,客体的对抗和不服从是时常发生的; 权威所起的作用则往往是心悦诚服,客体一般是基于认同而进行的服从。
(3)行政主体应该力求权力与权威的统一。虽然权力和权威之间具有相关性,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权力和权威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区别,在特殊情况下,二者甚至可能发生分离。在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行政主体应该力求权力与权威的统一,从而保证合法与合理的统一。
12.简述政府公共管理方式的转换。
【答案】政府公共管理方式的转换实质上体现为七个方面的要求,即变权威管理为民主管理、变单独管理为参与管理、变强制管理为互动管理、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一元管理为多元管理和变过程管理为目标管理。基于这些要求,政府公共管理方式的转换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的内容:
(1)民营化
①民营化的理论要点。民营化的核心在于更多地依靠私人组织,更少地依靠政府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意味着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中取消垄断,引进竞争,只要促进竞争的程序健康有效,公众就会从竞争中受益。
②民营化的方式。与公共事务的多元化和差异性相联系,近些年来发达国家的民营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传统的政府事务被委托给民营企业,按照民营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进行管理。从发达国家实践的情况看,民营化的具体做法大体上有:
a. 签约发包方式,即包给民间公司办理;
b. 公有民营方式,即政府拥有所有权,民间拥有经营权;
c. 公民合营方式,即成立则团法人与民间公司共同经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