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718行政学原理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监察
【答案】行政监察是指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监察机构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活动实施的一种内部监督,是指国家对政府部门及其下作人员是否履行职责进行监督、纠举和惩戒的工作。其基本职能是改善和加强行政管理,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监察法》规定:国家行政监察机关具有监察权、调查权、监察建议权、做出监察决定和行政处分权。
2. 行政权力
【答案】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行政权力属于政治权力中的一种。行政权力的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①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②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③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④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及其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⑤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同时,行政权力还具有自身的特性,即公共性、手段性、自主性、一元性、时效性和膨胀性等。
3. 职位分类
【答案】职位分类是指按照职位的工作性质、业务内容、简繁难易、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资格条件进行的人事分类制度。职位分类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兴起的一种科学的人事管理方法和手段。职位分类把组织中各种公务职位,按工作性质和业务种类的不同,从横向划分为若干职组、职系,再按工作责任、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的不同,在纵向上划分为若十职级、职等,使每一职位都能在横向分类和纵向分类交叉构成的职位分类结构体系中找出自己的位置,从而达到对公务员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管理。
4. 广义机关管理
【答案】广义机关管理是指行政组织系统内部设立的综合性办事机构对本组织综合性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工作秩序等所实施的管理。其要求办事机构利用科学方法,有计划、有效率、有技术地规划、管制、联系、协调和运用机关的组织、人员、经费和物材,作适时、适地、适人
和适事的处理。广义机关管理的目的在于行政效率,发展机关业务,完成机关的使命。
5. 数据包络分析法
【答案】数据包络分析法,即DEA 法,是指一种将观测值以前沿面方式加以包络的衡量方式。其采用数学规划模式,以极大和极小值来得到所谓的效率前沿面或极限曲线,用所有效率良好的受评估单位组成效率前沿,其他效率较差的被评估单位便落在该前沿之内,通过相互比较来确定相关单位的效率水平。数据包络分析法属于效率测定中的非参数法,其特点是无需用特定的函数形式来表达投入与产出的相互关系。
6. PDCA 循环技术
【答案】PDCA 循环技术是指对制定和实现计划的循环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属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山美国统计学家爱德华·戴明首先提出。P , D , C , A 分别是Plan (计划)、Do (实施)、Check (检查)和Action (处置)的缩写。PDCA 循环技术包括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四个阶段就是相应控制系统运转所经历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循环。其中计划阶段是先导,是管理系统的各类目标,是整个循环成败的关键; 实施阶段是循环的主体部分; 检查阶段是控制、把关; 处置阶段是进行评价,总结提高,是循环的自我完善。八个步骤包括:
第一步,提出问题,收集资料;
第二步,用己掌握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确定目标;
第三步,按已确定的目标进行平衡,找出影响大的原因;
第四步,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编制实施计划;
第五步,按计划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组织工作,将分工、时间、数量和质量要求落实到部门与人员,来执行计划;
第六步,检查与了解实施情况与效果,建立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第七步,对执行中发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为防止再度发生而采取巩固措施;
第八步,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对下一阶段计划的改进意见。
在整个循环中:
①P 阶段。包括:找出存在的问题,选定课题;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找出影响大的原因; 研究措施,制定计划。
②D 阶段。包括:执行措施计划。
③C 阶段。包括:调查效果。
④A 阶段。包括:巩固措施: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
7. 公共行政行动理论
【答案】公共行政行动理论是以现象学、符号互动论、释义社会学、批判理论为理论基础,批判公共行政的传统理性模式并强调公共行政人员的主体性的理论范式。该理论以美国学者米切尔·哈蒙为代表,以哈蒙的《公共行政的行动理论》和哈蒙与理查德·梅尔合著的《公共行政的组织
理论》等著作为主要的学术标志。行动理论假定人性是积极的,并具有明确的社会性。因此,应当通过启发人性加强组织内的沟通、理解,促成相互支持,实现组织的协调发展。行动理论还主张加强个体成员之间、个体成员与组织之间直接的接触,通过面对面主观意愿的表达,实现有效的互动,进而达成共识,借此实现公平与正义。
8. 公共政策伦理
【答案】公共政策伦理是指行政主体在指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规范系统。公共政策伦理的本质是正义价值的选择问题,也就是如何做到社会利益和社会负担的合理分配,既包括政策目的之中的伦理,也包括政策手段上的伦理。不同的伦理价值取向形成不同的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主要包括功利主义、普遍主义、公平正义论、个人自由论四种。
二、简述题
9. 为什么说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现代经济问题的焦点之一,更是人类社会政治和道德问题的轴心,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相联系?
【答案】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之所以被认为是现代经济问题的焦点之一,更是人类社会政治和道德问题的轴心,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相联系,其原因如下:
(1)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现代政府经济学的焦点问题之一。从政府与市场的层面看,公平需政府主导,而效率需市场主导; 所以,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一个折射。政府与市场是两种配置资源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机制或制度安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脱离政府单纯地发挥作用。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但政府与市场在配置资源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方面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而政府调节具有自主性; 市场调节更多体现的是微观效率问题,而政府调节需更多体现宏观效率和公平问题。因此,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二者既具有互补性,也具有替代性。
(2)公平与效率关系主要涉及政府的社会职能。公平与效率关系可以理解为是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经济增长与大众福利,政府的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关系。关于效率和公平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而论,公平是指社会成员机会或收入的均等化,以及社会权力的平等化。效率则是指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在同一时间内投入的最小化与产出的最大化是效率的恒定标准。
(3)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政治和道德问题的轴心。该关系直接与广泛和深层次的人类价值判断问题相联系,进而与政府的职能及宏观公共政策选择相联系,成为每一个国家的政府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公平与效率作为两种价值取向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可以有主次之分,却很难做到并行不悖。这样作为一种宏观公共政策选择,政府事实上必须取舍维护社会公平抑或提高效率,作为政府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政策标准。
10.为什么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
【答案】“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是一个正确的论断。因为行政管理学在研究公共行政现象的过程中,大量应用了不同时期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