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881法学综合之《法理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法律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也是推动对外开放的外在动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己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工作的重点之一。以对外开放为契机,经济全球化深刻地影响着国内经济、政治、法律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法律发展的重要影响表现在:

(1)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积极加入多边或地区性的国际经济贸易条约和相关国际组织,为向世界开放市场和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法律机制。

(2)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自觉处理好国内法与所参加的国际经济条约、国际惯例的协调和衔接问题。根据条约所规定的义务以及国际惯例,制定或修订国内的相关立法。

(3)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处理好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与捍卫国家主权的关系。我国在发展国际经济关系时,必须同时捍卫国家主权,绝不能使本国经济的发展受他国支配。

(4)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处理好法律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和法律符合本国国情之间的关系,即要处理好法律的国际化与民族化、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的关系。

2. 法是如何保护人权的?

【答案】(1)从人权的国内法保护方面看

人权的国内法保护仍然是人权法律保护的最主要、最经常、最有效的形式。人权的国内法保护主要包括宪政保障、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司法救济四个力一面。

①人权的宪政保障

确认和保障人权是宪政的核心价值和主要功能。所谓宪政,简单地说,就是以宪法确认和保障人权,约束和限制公共权力。在这两方面中,第一方面处于核心的、主导的地位。正是为了保障人权,才需要约束和限制公共权力。以宪法的形式确认和保障人权,是近现代民主、宪政、法治的显著特征。

人权的宪政保障在人权的国内法保护中居于首要的、基础的地位,这是由宪法的地位所决定的。

②人权的立法保护

人权的立法保护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a. 实质上的保护。法律规定了法定人权的内容和范围,为人权的享有和实现、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提供了法定的标准。一般说来,人权的享有和实现必然要经过人权从应然状态(应有权利)到实然状态(法定权利)的转变。只有经过这个过程,才使人权的实现成为可能。

b. 程序上的保护。法律规定了享有和实现人权、行政机关对人权采取保护措施、司法机关对人权案件的审判的原则、程序、方式、方法,为人权的确定的享有、实现、保护和救济提供了有效的措施和可行的方式。这样既可以使人权按照法定的程序、力一式得到实现、保护和救济,又可以防止国家机关对人权的侵害。

③人权的行政保护

按照民主政治的内在逻辑,政府(行政机关)成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社会成员的利益和权利,当然包括更为重要和根本的人权。真正民主的政府都必然将保护人权作为行政的重要目标。人权的行政保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a. 政府认真执行宪法的人权条款和权力机关的人权立法,将法定的人权转化为现实的人权。 b. 政府将保障人权作为决策的决定性因素,从而将保障人权贯穿于政府的全部行政决策和实践中。

④人权的司法救济

司法救济是人权的法律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人权的法律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a. 司法为解决私人主体之间的人权纠纷提供了一种公正的、值得信赖的、有效的渠道。如果私人主体的人权受到了其他私人主体的侵犯,可以将其提交中立的司法机关审判,获得公正的裁判。

b. 司法是纠正和扼制行政机关侵犯人权的行为的最有力的机制。从人权保护的实践来看,人权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私人主体,而是来自拥有行政权的行政机关。而纠正和扼制行政机关侵犯人权的行为的最有力的机制就是行政诉讼。

(2)从人权的国际法保护方面看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加强了对人权的普遍关注、保护和救济,大批有关人权保护的国际法纷纷制定出来,并形成丁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国际人权法。一个以《世界人权宣言》为基础、由80多种人权法律文件构成的国际人权法律体系己经形成,并在不断完善。国际人权法大体包括以下四类:a. 人权宪章类,如《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b. 防止和反对种族歧视类,如《防止并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c. 对妇女、儿童、难民和无国籍人员等特殊主体(社会弱者)人权保护类,如《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d. 战时国际人道主义保护类,如《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

②建立在国际法基础上的国际人权保护和救济制度,就现在的状况来说,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a. 国家由于加入国际人权公约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而承担了保护人权(既包括本国人权主体的人权,也包括非本国人权主体的人权)的国际义务; b. 有关人权保护的国际机构负有调查、监督人权问题及其解决情况的职责。

3. 如何认识人权体系的基本框架?

【答案】人权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自由权

基本自由权大致就是公民权和政治权利方面的基本人权。基本自由权是个庞大的权利体系,举其要者,其中所包括的权利项目有:①身心自由权。它是以人的生命、思想和行动自由为中心展开的权利,包括人格尊严权、生命权、精神自由权、人身自由权利、迁徙自由、公平受审权等。

②私生活自由权。包括婚姻自由权、私生活安宁权、通信自由权、住宅不受侵犯权、私人信息的受保护权等。

③公共生活自由权。它是以平等的政治参与权为中心展开的,包括选举权、表达自由、结社自由、罢工自由、游行示威的集会自由、参政权、知情权、监督权、抵抗权等。

④经济生活自由权。它是以财产和契约自由为中心展开的,包括财产自由权、交易自由、契约自由、职业自由、经营自由等。

(2)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①工作权

工作权是最基本的经济权利。它包含了一组权利。按照一般的划分,主要有如下方面:就业权、以公正就业为目标的权利、工作过程中的权利、工作者劳动权的保障性权利。

②享受适当生活水准的权利

该权利被认为是社会权利的核心,它可以包括如下具体的权利:获得适当食物的权利、获得适当住房的权利、健康权、获得社会救济权。

③受教育权

教育权是最主要、最典型的一种文化权利。具体而言,受教育权包括:

a. 接受教育的请求权利。这包括:接受教育的公平机会权利; 个人有权获得基本(初等)教育的权利; 禁止各种类型的接受教育的歧视; 国家应当提供完整的教育体系,即提供初等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 学生对于教育的公平评价权利。

b. 接受教育的选择权。这包括:接受教育者选择是否接受教育、接受何种教育、自由选择教育的提供者等; 父母对于儿童教育的优先选择权; 儿童意见的受尊重权。

c. 受教育权的相关权利。这包括:建立和管理教育机构的自由; 学术自由; 高等教育的自治权; 传播知识的权利; 学生的人格尊严权等。

(3)特殊受益人的人权

这些受益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即由于某些自然或社会原因而使得其权利处于不利地位的特定群体。这些人群主要包括少数民族(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罪犯等。

特殊受益人的人权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少数者的权利;

②妇女的人权;

③儿童的权利。

(4)集体人权

它是指由个人所组成的群体或者团体所享有的人权。它主要包括的具体人权有:自决权、环境权、发展权、和平权和对自然资源和财富的权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