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611国际政治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区域主义
【答案】所谓区域主义,就是某一区域范围内各个国家强调彼此合作的价值,并且为之做出各种努力的倾向。这些努力包括形成共同的区域意识、扩展相互交往的层次和采取统一的政策行为等,其核心是形成一套区域性制度安排。区域性制度安排的构建过程就是区域化。例如,欧盟委员会、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欧洲中央银行等制度安排为欧洲一体化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成为欧洲区域化的核心内涵。冷战结束后,区域化与全球化成为并行小悖的两大发展趋势,不仅欧洲一体化运动如火如茶,北美和亚太的区域主义也方兴未艾,其标志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功组建。
2. 对内主权
【答案】对内主权是指根布丹的古典界定,即主权是最终和最高的政治权威,它是一种发布公共法则以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的权力。这些法则的运作,是决定性的。按照传统的解释,这种主权是一种绝对的权力,说得确切些,即主权者享有完全的和不受限制的行动自由,不会受到任何政治上和制度上的约束。国家享有主权,就意味着国家垄断着有组织的强制性力量,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社会的公共行为。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绝对的主权者不受任何道德考虑的约束,即主权者的所作所为没有什么是不公正的。
3. 综合国力
【答案】综合国力是指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实力的综合性指标。目前,“综合国力”这种提法还可、能说是一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的概念。在国际学术界,人们在思考影响权力的因素时,往往比较强调领土与地缘因素、人口因素、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军事能力这五个方面。
4. 民族国家
【答案】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民族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乃20世纪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与18及19世纪传统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乃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治体制,因此,从一个民族构成政府体制,或者由数个民族经同一共享的政府体制构成的国族,都是民族国家的可能结合型式。
5. 返回的难民
【答案】返回的难民是指在原籍国之外受到联合国难民署的关注,在返回原籍国之后的一定时间内(两年)仍然受到联合国难民署的关注,以确保他们能得到再安置并享有应得的权利的难民。就这种情况而言,联合国难民署的代理机构在其原籍国的活动的宗旨就是要使他们的返回成为可持续的。
6. 自由制度主义
【答案】自由制度主义,亦称经济跨国主义或相互依赖模型。这一学派强调的是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认为这种经济联系是国际体系之内确立和维持秩序的基础。按照这一理论的假定,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以及各国经济利益的日益融合,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会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已成为当代世界的界定性特征。正是这种日益发展的相互依赖,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性质,使得国际合作日益成为可能。主要代表人物是基欧汉和约瑟夫·奈。
7. 外交政策
【答案】外交政策是指一国处理国际、对外关系问题,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作为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关注的是国际和平与稳定,即如何通过谈判在国际互动中为国家谋取最大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从而为自身造就一个最适宜的国际环境。
8. 核均势
【答案】核均势,是指有和国家的核武器处于有效的战略均等。这种均等与数目上的接近或相等并不是一回事,它的实质在于敌对者双方都认识到对方的反击能够给自己造成无法接受的伤害。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次的摧毁能力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只要能够彻底摧毁,1次同10次就没有什么区别。
9. 寻求庇护者
【答案】寻求庇护者是指那些离开原籍国,向其他国家提出难民申请,而相关政府或是联合国难民署尚未就其申请作出决定的人。这些人的绝大多数居留在欧美工业化国家。
10.双边外交
【答案】双边外交是指主权国家两个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或争取实现本国国家利益而采取的一对一的谈判,磋商,对话等一系列官方行为。具有这些特点:①国家利益至上性; ②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③具有脆弱性。
二、简答题
11.怎样界定安全的基本概念?
【答案】在国际政治中,安全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也是一个基本的价值。
(1)“安全”概念的由来
国际关系范畴的“安全”概念,是一个产生于西方的概念。“国家安全”的现代用法最早出现在美国作家李普曼1943年的著作《美国外交政策》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家安全”的提法才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常用的标准概念,成为取代诸如军事事务、对外政策、外交事务等较陈旧词汇的新提法。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安全概念的应用日益增多。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安全”成了一个常见的词汇。
(2)“安全”概念的界定
①关于“安全”概念的多种界定
最传统的观点是把安全等同于不存在军事威胁,或者把安全界定为保卫国家免受外来的颠覆和攻击。
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外界的现状,即国家是否受到威胁,而主观方面则是指人们的心态,即是否存在恐J 嗅。
人们维护安全要实现两方面的目标,即不但要造就一种安全的现状,而且要造就一种安全的心态。从这个角度讲,安全就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
②造成界定不一的原因
国家安全的概念是社会科学中最不明确和价值负载最多的概念。安全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必然代表着不同的事情,这取决于人们必须保卫的东西,并且取决于威胁的性质。造成安全概念界定不一的原因可归纳为主观和客观两类因素:
a. 从客观上讲,谋求安全的主体所面对的小安全状态与间题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安全挑战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安全考虑;
b. 从主观上讲,不同的安全主体出于对不同的安全利益的追求,也可能会对安全做出不同的界定。
③对“安全”概念的一般界定
一般来说,人们在遇到危险或感到有威胁时,才会想到安全问题。所以,安全概念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与“威胁”和“危险”相关联。“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外界的现状,即国家是否受到威胁,而主观方面则是指人们的心态,即是否存在恐惧。所以,“安全”概念可表述为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
12.怎样看待能源危机和能源安全问题?
【答案】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最突出的就是石油危机以及对天然气的争夺。
(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发生了两次石油危机和一次反向石油危机。这几次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安全,可以说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两次石油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1974年至1975年,1979年至1982年,西方国家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发展速度从1965年至1973年的平均年增长5%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