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就语文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的某一理论基础,作一深入的学习,力求掌握基本原理。

【答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简要阐述: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②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在教学中,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主动建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理论最本质的区别是由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向以学习者的“学”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转变,主张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交互中主动的学习,这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之所以富有生命力的内核。

③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a.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小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因此,教师并不是什么知识权威,课本也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b.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个体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为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其特性特别适合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为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将成为包括语文课程在内的未来学科课程与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2. 什么是教学过程? 你是怎样理解语文教学过程的?

【答案】(1)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依据学科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

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复杂的、多方面统一的教育过程。

(2)对语文教学过程的理解

①语文教学过程的含义

语文教学过程,指语文教师在明确了语文教学目标,落实了语文教学内容之后,借助各种媒介,通过一连串的教学环节和各种教学方法,与学生一起,展开多向度的沟通和对话的过程。

②语文教学过程的层次

a. 第一层次

从学生进入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或受完一定阶段的学校教育为止,这一整个过程是一个总的教学过程,简称为第一教学过程。

b. 第二层次

一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又是一个教学过程,简称为第二教学过程。

c. 第三层次

一门课程中的一章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简称为第二教学过程。

d. 第四层次

一个知识点(如一个公式、定理、定律或法则之类)或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称为第四教学过程。

e. 其他层次

第一,有必修课、选修课,综合课、探究课等不同课型的语文教学过程;

第二,有词语学习、阅读理解、写作训练、口语交际括动等不同内容的语文教学过程;

第三,有自读、讲授、欣赏、讨论、训练、巩固等不同方式的语文教学过程等。

二、论述题

3.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途径与方式是什么? 结合案例,试就某一种方式作出评价。

【答案】(1)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途径

①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

具体的要求包括:

a. 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b. 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通过教材中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

②结合阅读教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a. 复述

复述是把书面语体转化为口头语体,既忠实于原材料,又不完全照搬,以训练学生用自己的

话来述说课文内容。

b. 答问

答问是在“读”中练“说”,以“答和问”带动“说话”,训练学生克服不愿说或不敢说的心理障碍的常用方式。

c.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提出某个看法不一致的议题,引起讨论,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发表个人意见的训练方式。

③结合写作教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a. 口头作文

口头作文是在命题或提供材料以后,学生按照具体要求经过短时间的构思,用口头语言连贯完整地表述作文的练习方式。

b. 例文评析

这种方式的做法是把作文教学过程中用于“指导”环节的范文或者用于“讲评”环节的习作让学生宣读,并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让学生评析,发表意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说话机会,把自己的理解或意见表达出来。

c. 讲故事,写故事

这种训练方式首先要有故事。故事的来源可以是读过的文学作品、看过的影视戏剧、听别人讲的印象深刻完整的故事。内容的要求是思想健康、倾向积极、趣味性较浓、艺术性较高。这种方式着重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生动性和感染力,当然也离不开运用体态语等配合渲染,增强效果。在听故事基础上才能写故事。

④随机训练

a. 在生活中随机训练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广开思路和言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生态环境、文化景观、社会焦点、时事话题等,都可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载体。

b. 在活动中随机训练

班级、学校等经常开展活动,抓住活动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丰富多彩的活动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在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具有主动性的知识的构建者。教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要帮助学生摈弃已有知识对思维的框定,积极探究未知领域,形成个性化的知识。

⑤其他方式的口语交际训练

a. 课余会话

会话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的交互式口语交际。它要求能够控制话题,融洽感情,随机应变,谈吐得体并注意方法和技巧。课余会话包括日常的一般交谈、电话联系以及假设情境与角色的模拟对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