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级中学语文题库>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导读《水浒传》后,教师让学生选择书中的一个情节,分组进行表演,下列不属于《水浒传》中情节的是()。

林冲风雪山神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吴用智取生辰纲。孔明挥泪斩马谡。

问题:

[单选] 初中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为此教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大家归纳总结“穷”的意义,下列作业中有错误的是()。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到尽头)。复前行,欲穷其林。(困厄、处境艰难)。振困穷,补不足。(生活困难)。不忍穷竟其事。(穷究,追究到底)。

问题:

[单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7—9年级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不包括()。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800字的习作。

问题:

[单选] 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在讲完《三峡》后,老师设计了两道有创意的语文作业。 师:长江三峡,美不胜收。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来一场三峡之旅。 作业一:现在请你担任某旅游局的宣传员,根据郦道元《三峡》的描写,查阅相关的资料,利用你的绘画、书法技能,发挥想象,选择任意一个主题,策划一份关于三峡景点的宣传广告。 作业二:现在请你担任某一旅游局的导游。为到三峡来游玩的游客讲解有关三峡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要求:时长三分钟,解说词要真实、生动、形象。 从教学作业意义的方面进行解读,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作业一: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各种技能设计宣传广告,把文章抽象的文字描述化为具体、短小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从深层次了解三峡,这种作业形式值得提倡。作业一:学生完成这一作业,不仅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还要有思考、动手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去了解广告的基本特点,训练了学生撰写广告的能力,侧面提高写作水平。作业二:训练学生写解说词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去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但是从教学上面来讲,一定程度上会耽误学生的课业。这样的设计非常实用,符合社会的需要,真正体现了生活化语文的理念。

问题:

[单选] 学习《苏州园林》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总说和分说;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结合新课标要求,以下对该教师的教学预设评价不正确的是()。

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没有得到体现。目标设计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体现出说明文教学对事物特征、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的重视。

问题:

[问答题] 以下是《乡愁》的教学实录片段,阅读后完成问题。 同学们分组讨论:诗歌当中有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 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讨论的结果。 生1:“小小的”“窄窄的”这两个形容词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生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组意象是乡愁这一抽象情绪的具体对应物,具体生动。 生3:“小时候……而现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既写出了诗人的经历,又体现出了诗人情感的步步增强。 师:把握住了诗歌的内在联系。 生4:“这头…‘那头”,这两个表示方位的词语,用空间上的隔离来表示诗人产生的乡愁。 师:美丽的语言,忧伤的乡愁,通过对局部语言的品味,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精练含蓄、富有感染力,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让我们大家从整体上再去发现、总结诗歌的新奇美。 生1:这首诗意象独特,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邮票”等前三个意象是铺垫,末节抒发了爱国主义深情。 生2:诗歌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来组构全篇,层层深入,及至最后,集中抒发了诗人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构思精巧。 生3:全诗都采用“乡愁是……”的句式,既写出了乡愁,又分清了层次脉络。 师:《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歌,我们在感受诗人这种真挚的情感之余,何不来尝试一下,模仿“乡愁是……”这一句式来写一写乡愁? 生1: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生2: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的童话。 生3:乡愁是远行时母亲久久的伫望。 生4:乡愁是故乡的天空中放飞的风筝。 师:同学们,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让我们期盼大陆和台湾的统一早日来到。 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哪些要求?请简要分析。

问题:

[问答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问题。 [原文]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鼾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课文导语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笔下的这场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单元导语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者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课后练习 一、熟读课文,根据提示,画出并体会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 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①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2.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①响声大作,由少而多。 ②百千齐作,应有尽有。 二、联系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2.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会宾客大宴……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5.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臂出袖,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四、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然后以这些词语为线索,背诵全文。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____ 2.表示同时发生:____ 3.表示相继发生:____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回答课后练习题二中的第1小题。

问题:

[问答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问题。 [原文]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鼾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课文导语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笔下的这场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单元导语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者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课后练习 一、熟读课文,根据提示,画出并体会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 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①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2.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①响声大作,由少而多。 ②百千齐作,应有尽有。 二、联系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2.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会宾客大宴……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5.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臂出袖,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四、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然后以这些词语为线索,背诵全文。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____ 2.表示同时发生:____ 3.表示相继发生:____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

问题:

[单选] 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准备联系其他同时期作家的代表作,讲授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突出地位,下列不合适的是()。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孔尚任的《桃花扇》。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墙头马上》。

问题:

[单选] 《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关于爱情的两首诗歌,教学时教师推荐了另外几首《诗经》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诗经·卫风-木瓜》。《诗经·郑风·子衿》。《诗经·郑风·风雨》。《诗经·魏风·硕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