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受天主教把团结互助视为社会责任的宗教传统影响,威廉一世提出:“必须把那些工人阶级直接感受到的、不言而喻的实惠,用法律的手段固定下来,才能使工人阶级感知到,国家并不是力图保障社会上富有阶级的工具。”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宗教成为统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B.德国有悠久的社会救助传统和经验。C.宗教传统有助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D.德国统一后君主立宪政体专制色彩浓厚。

问题:

[单选] 制度和笼子的关系经常被用来说明民主制度建设状况。下列关于该关系的描述符合德意志帝国政体特点的是()

A.“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B.“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C.“制度笼子的形成历经反复,最终成功奠定了稳定政体。”。D.“国家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之上,驯服了人民。”。

问题:

[单选]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材料突出反映()

A.普鲁士有统一德意志的趋势。B.德志帝国存在不稳定因素。C.德意志各邦发展极不均衡。D.联邦制不利于德国的长期统一。

问题:

[单选] 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各邦保留了程度不等的司法权,如巴伐利亚规定若未经批准,则其居民与普鲁士、萨克森等外邦的婚生子女视为私生。1872年以后,帝国陆续颁布刑法典、民法典、法院组织法等,统一调整审判程序、诉讼程序,并成立拥有最高司法权的帝国法院。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德国的政治制度()

A.由联邦制趋向于中央集权制。B.包含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抑制了各联邦成员的司法权。D.进一步适应了民主化的要求。

问题:

[单选] 《德国史纲》写道: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对此政策评析正确的是()

A.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促进德国统一。B.一定程度上改善民众生活,缓解社会矛盾。C.消除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矛盾,阻碍工人运动发展。D.德国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问题:

[单选]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14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当时普鲁士王国占17票,其他各邦最多6票,多数邦只有1票。这反映了()

A.普鲁士享有一票否决权。B.联邦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C.德国即将实现国家统一。D.德国的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问题:

[单选] 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各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最高机构。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问题:

[单选]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B.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问题:

[单选]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帝国国会具有民主选举的基础,也提供了现代政党的讲坛,但是帝国国会对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这实质上表明()

A.德皇拥有绝对的实权。B.德国民主政治不完善。C.德国的议会是虚设的。D.德国的封建残余浓厚。

问题:

[单选] “德意志统一”与“两德合并”是人们对近代以来德国两次统一的习惯性称谓。这两次统一的共同点是()

东部地区被西部地区合并。促成欧洲格局重大变化。经济需求决定了统一进程。确立联邦议会共和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