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新鲜事物中,没有什么比平等给我带来更大的冲击力了。„„对美国社会了解越深入,我就越意识到平等是所有其他事物滋生的基本事实,也是我所有观察所抵达的核心要点。”作者这样说主要是因为美国()
A.实现了民主的最大化。B.建立了现代宪政体制。C.建立了纯粹的民主制。D.充分体现了精英政治。
问题:
[单选] 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这两项规定的核心是()
A.协调了中央和地方间的关系。B.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C.中央与地方间分权制衡。D.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问题:
[单选] 《美国史新编》中说“1776年发生了两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一是北美发表《独立宣言》,二是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有的美国史学家称这两件事为‘1776年的精神’”。下列最能体现此“精神”范畴的是()
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说。天赋人权说。
问题:
[单选] 在审判国王路易十六时,罗伯斯庇尔主张对国王不应该适用法庭审判,而应该适用人民审判。罗伯斯庇尔说:“他们不下判决,他们像闪电一样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为乌有。”这一主张()
A.体现了司法制衡民主的理念。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向欧洲的蔓延。C.反映了民主主宰司法的思想。D.蕴含了坚守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
问题:
[单选] 1875年,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该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由此可见()①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断②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③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④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问题:
[单选] “在长达四年多的斗争和妥协中,到处充满了妥协的痕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也许,这才使这部结构上残缺不全、内容上反民主的宪法得以长命的原因之一。”材料显示的是()
法国1875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英国《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
问题:
[单选] 梯也尔与君主派和共和派进行辩论时说“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要么是保守共和国,要么就不要共和国”。由此可见,梯也尔主张共和国的根本原因是()
A.害怕国内人民的斗争。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希望恢复帝制。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问题:
[单选] 1885年镇南关大败的消息传到法国国内后,法国总理茹费理在众议院要求通过一项200亿法郎的追加军费预算,以加强对中国和越南的侵略,遭到反对党群起抨击。最终,预算案在众议院以149票对306票告败,茹费理当即率内阁各部部长集体前往总统府递交辞呈。茹费理内阁的集体辞职()
A.符合责任内阁制的一般运行机制。B.与法国1875年宪法的规定相悖。C.说明法国奉行的是总统制共和制。D.旨在抗议众议院反对通过预算案。
问题:
[单选] 法、德两国是“一战”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国。德国首先向法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在宣战之前,双方需要经过的合法程序是()
A.德国:首相经皇帝同意后宣战;法国:议会提出法案,总统同意后宣战。B.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宣战。D.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经议会同意后宣战。
问题:
[单选] 有学者认为:“这个初时不受欢迎的意外诞生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现在博得了绝大多数法国人民的忠诚。„„共和主义向来都是最好斗的革命运动之一,如今在法国却已经显示出与秩序、法律、议会政府和经济繁荣的和谐性,以及一种阶级间的相互容忍。”这反映出()
A.民心的导向说明共和政体已经巩固。B.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C.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D.共和主义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