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Z0203发展心理学Ⅰ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皮亚杰的类包含实验
【答案】皮亚杰的类包含实验是皮亚杰研究幼儿思维发展的实验。类包含是指一类物体及其子类的数量。原则上,总类中物体的数量必然大于任一子类中物体的数量。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缺乏类推理能力,不能同时想到一个子类和整个一类,因此他用一些实验来进行验证。如:他给儿童呈现一束由4朵红花和2朵白花组成的花束,问儿童“红花多还是花多?”“前运算阶段”的儿童通常回答:“红花多。”此外,他还认为幼儿不能区分一个物体表面看起来像什么和真的是什么,不能进行因果推理。一些研究者认为,皮亚杰的研究手段过多依靠语言进行呈现问题和推理判断,造成儿童理解问题本身的困难,低估了儿童的思维能力。
二、简答题
2. 请谈谈你对“中年危机”的看法。
【答案】中年危机,即成年中期个体所经历的身心疲惫、主观感受痛苦的状态。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年人经历着身心、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面临更多的压力,这些变化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调整,易出现中年危机。
(1)中年期的身心变化
①生理的变化。人到中年最明显的特征是生理变化,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精力、体能都不如以前,容易感到疲劳,过去很少出现的健康方面的小毛病频频光顾。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中年后期都会经历更年期,这些变化使中年人不得不用较多的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健康,而且引起一系列心理变化。
②心理的变化。中年人面对因身体功能减退而产生的心理不适,因社会地位的演变及家庭角色的转换产生的心理不适,同时他们也存在着事业与家庭、是保持独立个性还是随波逐流等诸多矛盾。中年人若是不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便会导致种种心理冲突及困扰的频频发生,产生如焦虑、失望、烦躁、忧郁、压抑等不良情绪,继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中年期的人际关系改变
①亲子关系的改变。从大多数家庭看,中年父母面对子女踏人青少年后期至成年初期,这时的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听话顺从,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家长,这些变化使得中年父母难以适应,或者与子女常发生冲突,或者出现焦虑、孤独、无助感。
②双亲衰老与病故。步入中年,许多中年人不得不面对自己以及配偶的父母年事已高,逐渐衰老,甚至离去的残酷现实,从而产生悲伤、内疚等心理。
③夫妻关系调整与婚姻危机。中年阶段是婚姻最容易亮起红灯的时刻。不少中年夫妇在以往的日子里对夫妻关系及感情关注不足,沟通不良,待子女逐渐独立,夫妻间反而有种陌生的感觉,
最终以离异告终。也有一些夫妇由于面临性生理与性心理的改变,未能及时调适,性生活不协调,婚姻不满足感増加,而踏入婚外情的陷阱。
(3)中年危机的心理调适
①要了解和认识中年人将面对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引起什么心理反应,对人生产生什么影响,以便心中有数,早作准备。
②接受生理的变化,关注自身健康,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有意识地调整身体,改善饮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③学会处理工作的压力。人到中年事业稳定,但一般所负责任也大,常常超时工作,透支体力。如果目标明确、沟通良好、劳逸结合,可以缓解压力。
④重视婚姻关系。珍惜夫妻间的感情,满足彼此的需要,分担彼此的重担。子女长大少了牵挂,多余的时间去培养新的兴趣,发展自己,增添人生乐趣,增进婚姻满足感。
⑤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人到中年时事业、家庭趋于稳定,生活变得平谈,有时易产生怠倦感,缺乏新意。多一些时间反省自己,调整生活,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大胆去进行新的尝试,心态永远保持年轻。
人到中年并不等于发展停滞、难以创新、生活重复,关键在于怎样面对中年危机,中年可能是人生又一新起点。
3. 在一项典型的儿童前瞻性记忆实验中,先向儿童介绍一个叫嘟嘟的鼹鼠玩偶,并告诉儿童,鼹鼠嘟嘟有很多图片,但它在白天看不到东西,请帮它把这些图片的名字读出来,但是嘟嘟很害怕动物(如牛、羊、猪等), 如果发现了动物的图片,就把它们藏起来,请根据实验任务的描述,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实验中前瞻性记忆的任务是什么?衡量的指标是什么?
(2)该实验属于哪种类型的前瞻记忆实验?
【答案】(1)该实验中前瞻性记忆的任务是让儿童将动物图片藏起来。衡量指标是选择图片的准确率。
(2)此实验属于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类型。
4. 简述发展心理学的聚合交叉研究设计。
【答案】聚合交叉设计是将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综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设计,其基本设计思想是在纵向设计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设计,取长补短,保留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了解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如比较1995年6岁、7岁、8岁和9岁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然后,在1996年再次测量他们语言能力的变化。同样,在1997年重复以往的实验。也就是将横断和纵向设计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这种聚合交叉式设计在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
5. 图A 、B 、C 是一项实验的三种可能结果。试根据图示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该实验有几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因变量是什么?
(3)请用文字分别描述这三种可能的结果。
【答案】(1)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健忘症被试与控制组被试在自由回忆(外显记忆)和词汇
;或者健忘症被试是否保留有内隐记忆。 辨认(内隐记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实验性分离)
(2)该实验有两个自变量:一个是被试类型,包括健忘症被试和控制组被试两个水平;另一个是任务类型,包括内隐的词汇辨认任务和外显的自由回忆任务两个水平。因变量是自由回忆的正确率和词汇辨认的正确率。
(3)①由图A 可知,自由回忆和词汇判断的这两种测验形式,控制组的成绩都比健忘组的成绩高,并且自由回忆和词汇判断这两种测验形式下的成绩趋势是相同的。而自由回忆的外显记忆的测验方式,词汇判断是内隐记忆的测验方式。因此,这可能表明,控制组被试无论是在外显记忆还是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其作业成绩都比健忘症被试好,显示出被试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存在任务类型与被试组之间的交互作用。
②图B 可能表明,控制组被试在外显记忆测验中,其作业成绩要优于健忘症患者;而在词汇